一個由國際天文學家組成的團隊發現了銀河系和一個被稱為“香腸”星系之間的古老而戲劇性的正面碰撞。天文學家在一系列新論文中報告說,宇宙碰撞是銀河系早期歷史上的一個決定性事件,它重塑了我們銀河系的結構,形成了它的內隆起和外暈。
天文學家提出,大約80億到100億年前,一個未知的矮星系撞擊了我們的銀河系。小矮人沒能幸免于撞擊:它很快就解體了,殘骸現在就在我們身邊。
“撞擊把這顆矮行星撕成碎片,讓它的恒星沿著非常徑向的軌道運行”,這些恒星像針一樣又長又窄,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Vasily Belokurov和紐約市Flatiron研究所(Flatiron Institute)的計算天體物理學中心(Center for computing Astrophysics)說。這些恒星的路徑帶著它們“非常靠近銀河系的中心”。這是一個跡象,表明矮星系進入了一個非常古怪的軌道,它的命運是封閉的。
《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和arXiv.org上的新論文概述了這一非凡事件的顯著特征。其中幾篇論文由劍橋研究生GyuChul Myeong領導。他和同事使用了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的數據。這艘宇宙飛船一直在繪制銀河系恒星含量的地圖,記錄著恒星在銀河系中運行的旅程。多虧了蓋亞,天文學家現在以前所未有的準確度知道了我們的天體鄰居的位置和軌跡。
來自劍橋的Wyn Evans解釋道,星系合并后的恒星路徑為他們贏得了“蓋亞香腸”的綽號。“我們畫出了星星的速度,香腸的形狀就在我們面前跳了出來?!碑斴^小的星系解體時,它的恒星會被拋到非常徑向的軌道上。這些香腸星是銀河系最后一次大合并的結果
銀河系繼續與其他星系發生碰撞,比如弱小的人馬座矮星系。然而,香腸星系要大得多。它在氣體、恒星和暗物質中的總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00多億倍。當香腸撞進年輕的銀河時,它的穿透力軌跡造成了很多傷害。銀河系的圓盤很可能在撞擊后膨脹甚至斷裂,需要重新生成。香腸碎片散落在銀河系的內部,形成了星系中心的“凸起”和周圍的“恒星暈”。
薩里大學的丹尼斯·埃爾卡爾說,對星系混搭的數值模擬可以再現這些特性。在埃爾卡爾和同事的模擬實驗中,香腸星系的恒星進入了拉伸的軌道。不斷增長的銀河系圓盤進一步拉長了軌道,在碰撞后,它膨脹并變得更厚。
杜倫大學的阿里斯·迪阿森說,星系重塑的證據是在從矮星系繼承下來的恒星的路徑上看到的?!跋隳c之星在離銀河系中心的距離上都在旋轉?!边@些u -turn導致銀河系恒星暈的密度在恒星翻轉方向時急劇下降。這一發現對迪森來說尤其令人高興,他在近五年前就預測了這個軌道堆積。這項新研究首先解釋了恒星是如何落入如此狹窄的軌道的。
這項新的研究還發現了至少8顆大的球狀星團,它們被稱為球狀星團,它們是由香腸星系帶進銀河系的。小星系通常沒有自己的球狀星團,所以香腸星系一定足夠大,可以容納一群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