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把以往的文章整理成目錄,也寫了一個導言,有興趣的進來看看"往期文章目錄"。
首先,這個公號的文章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讀,因為它很”重“,不太適合速讀;其次它需要大腦配合轉換頻道,思考和遞進,就像我和你面對面進行教練會話一樣,我不斷提問,你思考答案,其實并不是輕松的過程。不少朋友反饋說,干貨太多,來不及消化。言下之意,大概也是讀的比較辛苦(我在此抱歉啦)。
但是如導言所說,”如果你喜歡讀這里的文章,那么說明你已經克服大腦‘貪圖舒服、不愿付出、逃避努力’的魔咒,開始朝自我成長的道路上邁進了!“
如果你是NewEarth的讀者之一,我感謝你來讀這些難嚼的文字和有些燒腦的觀點。這對我來說是異常寶貴的鼓勵,謝謝你們陪著我,讓我們一起堅持下去。其次我也為你高興,因為你愿意開放自己,愿意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理解自己和觀察世界,我幾乎可以保證,你一定會有收獲和變化,盡管每個人的收獲可能不盡相同。而我作為分享者,收獲成長也是一定的。
言歸正傳,這一期我們來談一談個人成長中一個重要的話題--如何建立自信。
如果說有一項能力是每個人都想擁有的,自信當之無愧會是其中之一。為什么呢?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同意自信讓我們感覺良好,讓我們在眾人面前自帶光環,有一種自信到發光的感覺對嗎?
讓我們花點時間深究一下,自信帶給我們的益處到底是什么?為什么人人都趨之若鶩卻不一定得之?
首先,讓我們區分一下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信心(confidence)的不同。信心是指對某件具體的事或具體能力的掌握程度所體現的確信。而自信心是你對你生活中各個關鍵領域的駕馭和掌控能力的一種信任。
信心是對處理具體事情的確信程度,并隨著你對該事件或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而不斷提高;而自信心則來自于你對自己的整體評價和看法,自信是你對自己整個人的信任程度,包括對自己的愛和尊重。
當你很自信的時候,你對自己體現足夠的愛和尊重,對自己的評價正面且得當。我們常常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而忽略自己對自己的態度。而事實是,你對待自己的態度,也會影響別人對你的態度。
可以說,你對待自己的態度,實際上是在“教”別人來如何對待你,雖然我們的本意并不是要引導或控制別人對我們的態度。
比如某個網紅奶茶,大家一段時間內對之趨之若鶩,甚至排長隊也要嘗一嘗。其實道理一樣,當某些人對某樣東西持有強烈的喜歡和興趣,其他人也可能會表現出趨同心理,盡管完全不了解但是也會持喜歡的態度去嘗試一下。
當我們對自己展現出強烈的愛和信賴時,也就是自信心,我們身邊的人也會被吸引,認同我們值得愛、尊重和信任。
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自信的人確實更容易被人接受和喜歡。注意,這里的自信和自我膨脹是有區別的,我們后面會講到。
其次,自信是領導力的一項必備特質。人類和群居動物通常傾向于在群體中尋找一位值得信賴的領導者,然后跟隨和效仿。當我們想要在某個領域成長,或者取得某種成就時,也傾向于尋找某個標桿人物,先研究他/她,當我們確認這位是值得信賴和效仿的標桿人物時,我們的大腦就會放松下來,放心跟隨他/她學習或一起工作。
自信的領導者天生有這種吸引跟隨者的特質。它不一定是體現在語言和肢體上的某種自信,也不一定是老板做派和控制欲,或者什么都懂的全面型領導。
自信的領導者是在任何場合中,表現得最確定和不猶疑的那一個。而且,當他不知道的時候,他會很爽快地承認自己不知道;當他犯錯的時候,他會很誠懇地承認錯誤,承擔責任。
更多時候,他會帶領團隊做很多的嘗試,跟團隊做很多的溝通,也愿意冒險嘗試新事物。他或許犯了錯誤,看不到眼前的出路,但他相信一定會找出答案,他相信自己和團隊達成目標的能力。而這一切不是基于過去和眼前的事實,而是基于他對未來能力的一種自信。
這樣的自信心和領導力,來自于領導者的豐盛思維,其豐盛的能量對他的下屬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愿意跟著他一起干。影響力一旦建立,其產生的持續動力和效應是巨大的。
馬爸爸在阿里巴巴的最早期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將初始團隊穩定下來,后來成為阿里巴巴獲得成功的核心團隊和關鍵力量,跟馬爸爸對未來充滿激情的自信心和領導力是分不開的。
不光領導者如此,對普通人來說,如果擁有自信的能力,不僅讓他們自己受益,還會激發身邊人的自信心不斷增長。所以自信的人通常都有好人緣,大家愿意跟他們在一起,因為他們身上的積極健康的能量而感到安全感和身心愉悅。
這樣的自信并不是靠跟周圍人的競爭,打壓對方來獲取的。這是自信與傲慢、自我膨脹者的重要區別,前者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后者貶低他人,抬高自己。
自信和傲慢的另一個區別是,前者尊重事實,敢于承認錯誤,承擔責任;而后者常常否認事實,對待失敗和錯誤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責任。
諷刺的是,傲慢和自我膨脹恰恰是自信心不足的一種補償模式,通過尋求外界的認可,證明自己比他人強來反哺自己不足的自信心。當然,并不是所有尋求外界認可都是傲慢和自我膨脹的表現,它只是自信心不足的一種典型表現。
說了這么多,我想說的是,自信心歸根結底是一種成長型思維模式,它是你對你自己的高度評價,和對你人生駕馭能力的極高信任。它不依賴于外界對你的評價,而主要依賴于你對自己的未來成長性的相信和判斷。
不自信的人,通常是一種定式思維。他們甚至認為自信心是天生的,就像你的智商、美貌、才華和家庭出生一樣,它們基本不會變,也因此決定了他們的自信程度在某個等級且很難改變。
借著下表(來自The Mind Tools),我們再總結一下自信與不自信的不同行為特征:
自信的人明確了目標就會去做,愿意嘗試和承擔風險,也愿意承認錯誤和擔當責任,并將失敗看作是學習的過程。他們坦然接受別人的肯定和贊美,也愿意給自己點贊。
而自信度低的人,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將行為建立在別人的評價基礎之上,不敢輕易冒險,害怕失敗,自己犯錯時第一時間是想掩蓋問題,逃脫責任。而且自信度低的人還可能有邀功和炫耀的毛病,但是當別人贊美他的時候,又常常表現謙讓和否認,怕別人覺得自己自大。
哇!我開始覺得我靠近不自信這一欄了,好像有不少它的癥狀行為。又好像是,來自骨子里的老祖宗的遺訓,比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這些似乎都在給自己貼上不自信的標簽,雖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總體上看,中國人這個群體在老外眼中來看基本還是不自信的形象多一些。
所以當我們來看,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夠自信的時候,來自于傳統文化、家庭和社會的教育也是其原因之一。重群體不重個人,抹殺個性,槍打出頭鳥,這些我們從小被教育的價值觀形成了我們信念根基的一部分,容易讓我們隨大流,而失去展現自己,做自己的驅動力。
其次,自信有點“反人性”的特質。所謂的人性,在這里是指我們的身體和心智自然的工作模式。我們的大腦受“動力三驅動”的影響(來自Dr. Douglas Lisle,?The Pleasure Trap),它追求的是舒適和愉悅,而選擇逃避”失敗、被拒絕、被孤立“等帶來痛苦的負面感受。所以一切可能帶來負面感受的行為,它會本能地說”不“。這個受基因影響的原始驅動模式我們稱為“原腦工作模式”。
在原腦(Primitive Brain)支配下:
我們會選擇不去冒險,因為害怕失敗;
我們會更加在意別人的看法,尋求接受和認同,因為我們害怕被孤立和被拒絕;
我們尋求掩蓋錯誤,而不是承認錯誤,因為那會讓我們感覺難堪和恥辱。
那我們選擇了什么?我們選擇了逃避和隱藏自己。
現在知道我們為什么不能充分表現自信了么?因為我們的原腦思維,因為我們不懂管理自己的大腦,因為我們的心智能力被限制。
所以,要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必須掙脫原腦思維的桎梏。你的大腦天生不會讓你產生自信,它的主要功能是糾錯,不斷告訴你哪里不對,哪里有危險,甚至可以說,它天生就是生產負面情緒的溫床。
明白了關于自信心的“前世今生”后,我們將在下一期繼續分享“普通人如何建立真正的自信“。這期分享分成兩篇,是為了講清楚,也為了在訓練大腦的同時提供適量舒適性。
NewEarth教練公益項目“與1000個靈魂對話”持續招募:發送1000到平臺或私信我報名,我們將安排北美受訓教練為您免費提供1小時的電話教練服務,建議您不要錯過,萬一改變了一丟丟您的人生走向呢??
如果你有興趣持續關注北美地區成熟的教練觀點和自我教練技術,幫助自己和他人(比如孩子、團隊成員、合作伙伴)更好地成長,請關注本專欄或NewEarth公號,每期分享不錯過。
NewEarth最新推出“設計你的人生”教練項目正在招募中,請進公號目錄查詢,或私信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