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慶長假了,開心的是父母們終于有充足的時間可以陪伴寶寶了,玩在一起、吃在一起,想想都很興奮;同時令父母們更擔心的是,七天的假期會造成孩子的生活不像平常那樣規律,而又重復剛入園時每日哭鬧,不想回幼兒園,這怎么辦?
? ? ? ? 今天就來和各位家長們一起分享一些國慶長假后讓幼兒“回歸”幼兒園生活小妙招!
假期過后幼兒為什么不愿上幼兒園?
? ? ? 1.在假期中,家長可能會安排了許多活動,又或者會帶孩子去外地旅游,孩子玩得都“野”了,自然不愿意回到幼兒園過有“約束”的集體生活。
? ? ? 2.在假期中,家長或者會容許孩子晚上遲睡,第二天早上自然不愿早起床,到假期結束后,要孩子一早起床去幼兒園,孩子當然會感到很不適應。
? ? ? 3.假期中的暴飲暴食、營養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個器官超負荷運作,引發腸胃功能紊亂,身體不舒服當然也不愿意到幼兒園。
幼兒節后綜合征的3大精神狀態
1.樂不思蜀型
? ? 原因:一些孩子跟著大人假期外出游玩,休息時間比在幼兒園時少,玩得太開心,導致過度留戀假期生活而不愿接受約束自己的幼兒園生活。
? ? 建議:首先要逐步調整孩子的心態,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出游的話題或看出游時拍的照片,讓孩子懂得假期已過去,應去幼兒園了;還要注意多跟孩子講講幼兒園的高興事和趣事。
2.耍賴抵抗型
? ? 原因:假期打亂了以往的生活節奏。如假期中的暴飲暴食、營養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個器官超負荷運作,引發腸胃功能紊亂,或者是因為家長在假期只顧著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而忽略了跟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節奏的銜接。
? ? ? 建議:注意調整假期作息時間。入園前,一定要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逐漸跟在園作息時間接近乃至吻合。父母在開學后還要讓孩子重新做到起居有序,同時保證營養均衡。
3.家庭依賴型
? ? ? 原因:長假使孩子產生了惰性,當要回幼兒園,他心理上本能地產生恐懼,精神無法集中。長時間放假,他們相對缺少約束,身邊都是熟悉的親人,飲食起居樣樣照顧得妥妥帖帖,幾乎沒有什么壓力,而回到幼兒園卻要遵守紀律,依照規定上課、睡覺、完成任務,優越感一下子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體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獨立完成。
? ? 建議:首先不能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通通包辦,在幼兒園的自理習慣回家以后要繼續保持,要讓孩子覺得不管在哪這些事情都要自己做;同時還不能放松對孩子生活技能的訓練,若孩子吃飯慢,就在家多訓練其吃飯技能,不因吃飯慢而影響回園情緒。
6招應對幼兒節后不愿上幼兒園
1.安排時間溫故而知新
? ? ? 很多寶寶可能在幼兒園學習的時候很乖很聽話,但是假期一“瘋玩”,所學到的知識都拋之腦后。不妨安排一定時間,回顧上周的知識要點,如學的兒歌律動等,在回園后才能“溫故而知新”。
2.激烈的活動盡量不安排在最后一天
? ? ? 長途旅游和參與刺激的活動,盡量不要安排在假期的最后一天;嚴加控制玩游戲、看電視的時間,讓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3.按時作息調整好生物鐘
? ? ? 為了讓幼兒開心回園,在假期中家長盡量要和寶寶一起保持正常的作息。家長要引導孩子開始適應上學的生物鐘,盡可能地按時起床、睡覺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戶外活動。
4.計劃好國慶假期未達成的愿望
? ? ? 對幼兒在國慶假期未能達成的愿望,只要是合理的、可能的,就跟孩子定好計劃,盡量在下一個假期里實現,作為激勵孩子在新學期取得進步的一種手段和方法。
5.家長要引導孩子轉換角色
? ? ? 身教重于言教,家長應注重寓教于樂的引導。家長要讓幼兒知道學習并不枯燥,引導他們體驗進取的樂趣,體會學習的成功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長本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例如:要孩子按時睡覺休息,家長應該在這段時間內,和孩子一起按照平時的狀態生活作息,并盡量創造樂于學習的家庭氛圍。
6.家長幫助孩子調動上學積極性
? ? ? 要調動孩子積極的心態,多跟孩子講講幼兒園的事情,幫助孩子回憶在幼兒園的高興事和趣事:被老師表揚幾次、得到多少小紅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還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兒園相似的親子游戲活動,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悅中而排斥幼兒園。多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從正面的角度給孩子以信心。同時給孩子補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讓孩子感受到上學的幸福感,期待著開學。
? ? ? 臨近開學,幫助孩子避免假期“后遺癥”,我們一起努力,開學后讓寶貝順利入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