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4日,向組織揩油正式開課。
2016年12月23日,提交年目標分解表。
2016年12月26日,月目標分解課程。
2016年12月30日,提交月目標分解表。
以上時間點是向組織揩油的幾個重大時間點,課程我都有聽直播,本來第一個20小時突擊戰應該是用在年目標分解表上,然而由于種種原因,23日是踩著死線提交的作業,30日的作業更是拖拖拉拉一直到1月8日才完成提交。拖延癥?完美病患者,面壁思過中……
既然第一個20小時突擊戰就以未達標告終,永澄老師說今天掉的坑都是明天的護城河,那這護城河必須挖一挖了。
回顧這個失敗,不對,更確切的說是未達標的20小時突擊戰,總結出以下幾個經驗教訓以供借鑒:
1、必須設立目標
目標是前行路上的燈塔,可以指明前進的方向,有了目標即使會走彎路,最后仍能到達終點。然而,如果缺乏目標,前行路上就會一片茫然。
4日上課時只是聽了20小時突擊戰的玩法,當時想的太過簡單,覺得只要最后用20小時完成這個表格就好了,如果安排得當,基本一個休息日就能搞定。典型的“這不就是……”思維,嘖嘖嘖,簡直圖樣圖森破。
我的20小時突擊戰就在稀里糊涂中開始了,由于沒有設定目標,根本不清楚突擊戰最后要產出什么成果,也不知道這個成果要做到什么標準,每天想起來就搞搞,忙起來就放放,就像是脫線的風箏,那叫一個自由散漫。結果到了交作業的時候,簡直就是為了交作業而交作業,怎么可能做出自己滿意的東西。
爬坑指南:正式開啟突擊戰之前,要設定突擊戰結束后搖產出的成果,以及要達到的標準,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2、必須統籌計劃
20小時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真的要在一天之內空出這么 一整段時間根本不可能,再加上現代社會,時間碎片化嚴重,有時候想擠個半個小時完整時間都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那么問題來了,不統籌計劃的情況下,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忙的實在沒時間,一種是實在沒事干了才想起來做。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保質保量完成突擊戰。在29日的表彰大會上,聽了許文燕同學的分享,才發覺為什么自己總會覺得擠不出時間,因為根本就沒用心去擠啊。
許文燕同學為了趕在財務工作繁忙之前完成突擊,特地在開始之前規劃了自己每日可投入的時間,對20小時這個單位進行了詳細拆分,開始拆到位了,后面自然就好辦了,每日“照章辦事”即可。同時因為已經做過統籌規劃,20小時的投入也能保證。當然,還有一點也很重要,不止要對20小時這個時間單位進行拆分,也要對20小時內的具體任務進行拆分,否則會出現耗時間的情況,最后時間是達到了任務卻沒完成。任務分解,壓力也隨之分解,每日只需完成當日任務量,有條不紊持續進行。
爬坑指南:將20小時的單位時間,以及突擊戰要達成的目標,進行整體拆分,合理規劃20小時的投入及產出,青蛙難吃,拆成田雞燜鍋就好吃了。
3、善用留白,不執意追求完美
完美簡直是我的死穴,說的好聽叫對自己高標準高要求,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過于追求完美,有了想法以后老是覺得還欠點啥,還應該再想想,等想完美了再下手,然后無數的好點子,好方案,好計劃就在完美中夭折了,因為永遠不可能想完美。
此次突擊戰,4日聽課跟著老師填寫了一系列表格,后來回顧時再看,有些也不是自己真的想要的,那咋辦?改唄,又聽了一遍課程,所有表格都推翻重來,到了最后,期待產出來了,而且經過深思熟慮,三個期待實際要落地的被壓縮成了兩個,那么問題來了,要怎么轉目標呢?
這就是個大節點,卡啊卡啊,我來說說我到底是怎么卡的。
第一次分解,按照復聽課程的領悟,對期待進行了目標拆分,實際拆的過程中就發現,這件事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學問大著呢,那咋辦?找資料唄,把婉嫣的,二姐的作業都看了一遍,把左坨坨的進階課程筆記都看一遍(看完她的筆記,才驚覺應該報進階版,都是滿滿的干貨和秘籍,不過沒事,今年先把入門版吃透,明年進階直接走起),把老師的答疑精華看一遍,在大家的提問中,確實找到了自己的一些問題,老師也給了解決方案,一步步推下去,又分解了一個版本,還想著這下應該差不多了。然而每天都想想,就又覺得每個目標都需要改改,等到了要月度目標分解的時候,還卡在年目標分解上,因為一直覺得自己的目標還不夠完美。
直到某天,我突然驚醒,目標是可以調整的啊,老師做了九年都還在摸索,你才剛開始搞就想一步到位,怎么可能?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當前的任務不是要繼續把年目標分完美,而是應該先留白,先推進,先進行月度分解,先做起來,做的時候發現問題再調整嘛,不能因為一個年目標就一直卡著。
就像藍手的力量,想到了先去做,做著做著就會發現越來越順,不做永遠沒成果。
爬坑指南:有了想法,能做一步就先做起來,有個法寶叫留白,不要等完美了才作為,在作為中變完美。
4、時間必須要記錄,讓過程看得見
在老師4日課程的突擊戰說明中提到,要把20小時具體投入記錄下來,很顯然我又把這句話當耳邊風了。
沒記錄的后果就是,到最后自己也數不出來到底投入了多少時間,想復盤都沒有個記錄可供借鑒。
這個記錄看似簡單,但通過記錄的時間和做的事情,可以看出整體的時間投入,做的任務是否都為突擊戰的目標服務,過程是否有冗余。
果然是要掉進去才能發現這是個坑(捂臉)。
爬坑指南:時間投入和所做任務一定要記錄,讓過程看得見是為了未來更好的復盤和改進。
其實還有一個點,老師當時講課時強調過一句“一定要用到20小時”,這句話還沒有參透,不理解為何一定要用到20小時,等日后參透了再總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