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是我的好友,義洪是春暉的師弟,也是我的好友。我知道他們沒去過云岡石窟,大同之行雖然時間緊張,我還是安排了一次游云崗的行程。
八點半離開酒店,春姐帶著我們去吃刀削面。2016年夏天來過大同,在一家小面館吃過好吃的刀削面,這次春姐帶我們去的還是這家。他們都吃小碗的,我要的是中碗,面上來一看其實差不多。同行的朋友要我一定要吃蒜和醋,辣子則看自己喜歡。“吃面不吃蒜,等于沒吃面”,這是朋友吃刀削面的邏輯,我是喜歡吃蒜的,只是這一天總要和別人說話,還要坐車去云崗,狹小空間里充滿蒜味不太合適,我只放了醋和辣子,歡天喜地唏哩呼嚕的吃了一碗面。
春暉要了一碗加料的
吃完年,他們又去隔壁的豆腐粉找補了一碗,我說怎么要的是小碗面呢!豆腐粉端上來才知,是豆腐和粉條的組合,有湯,加紅油,義洪吃了一口就被辣到了,這樣的辣度我不敢吃,索性放棄了。這里的油餅很小,五毛錢一個,看到兩個年輕人買了十幾個油餅,一人就著一碗豆腐粉吃起來。油餅就在屋里炸,不大的餐館里彌漫著油煙的味道,食客聊著天,悠揚頓挫的大同話聽著很有韻律感,老板悠閑,坐在門口低平的柜臺里和客人交流著,炸油餅的一男一女有條不紊的配合著,煙氣水氣香氣混合升騰,一幅簡陋凌亂中的大同市井早餐圖畫。
油餅不大,很薄,放進油鍋很快就熟了。
熱騰騰,香噴噴,一碗六元真是便宜。
一碗豆腐粉一碟酸菜幾個油餅,就是一頓暖身飽腹的早餐。
九點半到了云岡石窟,進大門要走一公里才能看到石窟,這一段路讓我知道了大同的寒冷。雖然一條褲子沒覺得怎樣,可是身上的棉服被寒冷打透了,肩膀往下都覺得冷,照相時手露出一會兒就變得僵硬了。如果冬天里再去塞外,我一定穿加厚的羽絨服不再嘚瑟不怕冷了。
大佛
這些都是整座山鑿出來的
這座佛像的服飾還是印度風格明顯一些
精美,精致,邊上的一圈飛天神態各異,都是歡樂模樣。北魏是游牧民族,禁忌少歡樂多。佛教漢化越深,歡樂的場面越少。文化對欲望的壓抑,游牧民族要比漢民族少的多。
北魏多是笑佛,一幅慈祥模樣。
法相莊嚴
臉部變黑,是因為當年運煤車的煤塵污染。現在修了一條路,離這里1500米,以前走109國道的煤車都走那里,基本上解決了煤塵對佛像的污染。
佛像還是舊時的顏色
佛眼多是用寶石鑲嵌,有些就被貪心者偷走了。
石窟外景
大同云崗石窟,北魏到唐,還有清的佛像,見藝術,見真情,心感動。
云崗石窟建在沙質巖石上,一千多年風吹日曬雨打雪侵,很多塑像風化嚴重,面目模糊已難辨認,洞窟里的保存相對好一些。站在那些保存相對完好的佛像前,我的腦子里卻在想象那些被歲月蠶食過的佛像的巍峨莊嚴。看不清的時候,用想象去豐富去還原自己腦子里的歷史,看到自己的渺小。
午餐在魏都大酒店,春暉的師弟是那里的總廚,吃了一些精致版的當地菜,還有一些外來菜式。我覺得這樣的出品才是菜呀,見功夫,見食材,見烹調,見呈現。屈浩老師的弟子果然與眾不同。
龍蝦
黃米涼糕。
手抓肉
水煮魚
糖醋瓜條
喝了一點酒,吃了一些肉。在座的屈浩老師的幾個弟子和再傳弟子喝的比較猛。春暉的徒弟紅亮幾年沒見師父了,這次帶著老婆一起來看師父,幾杯酒喝了,抱著師父痛哭。告別的時候拉著車門不讓走,最后被師叔拉開,背轉身不敢看師父的車離開。很為這份師徒情感動,傳道受業解惑,春暉做的好,紅亮很是珍惜。
晚餐被安排和一些當地朋友吃飯,我只是看著他們喝酒,聽著他們聊天,聽不明白大同話,又不能喝酒,就是和局外人的感受。好在身旁坐著的是低幾級的校友,偶爾還有些交流,不然這餐飯就吃的太尷尬了。
飯后回到酒店,寫日記、開電話會,又是一通忙碌。今晚還要看個稿子,不知道幾點才能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