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是追星一族,有人追商界大佬,有人追歷史名人,然而最多人追捧的是娛樂圈中的明星。
最近更為嚴重的是出現了一批“私生飯”。跟大家普及一下“私生飯”就是藝人明星的粉絲里行為極端、作風瘋狂的一種粉。他們為滿足自己的私欲喜歡跟蹤、偷窺、偷拍明星的日常以及未公開的行程和工作,騷擾自己喜歡的明星,影響他們(以及藝人的家人)的私生活。而最近鬧得最嚴重的估計就是楊坤被“私生飯”半夜砸門以至于搬家和王俊凱上北影被粉絲騷擾了的事件吧。隨著時代的發展,明星與粉絲的距離越來越近,但是我覺得如果你的關心與喜歡給自己的偶像造成困擾的話,那就不是喜歡,而是滿足自己自私而無知的欲望。
談到娛樂明星,我們為什么會喜歡他們呢?因為他們長得帥氣漂亮,有才華,有演技等等,可能不盡相同,但都是因為他們在屏幕上出現的某一刻所展現的特質而吸引了你,所以我們開始喜歡他們,開始了解他們,以至于會造成一種“入戲太深難自拔”的錯覺。
我們喜歡他們可能都是因為他們扮演的角色而喜愛,老是會造成一種錯覺--他演的就是他自己,所以當我們看到有新聞報道披露他們的缺點時,有粉絲不管對錯地選擇維護偶像,有的會直接棄粉,甚至轉“黑粉”。
就像最近的娛樂圈一樣好不安寧。靳東一直都飾演正面的角色,如《偽裝者》里的明樓,《瑯琊榜》里的藺晨,還有《歡樂頌》里的譚宗明,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老譚這個角色,因為他作為“安迪”(劉濤飾)的“藍顏知己”,經常陪在她身邊,幫她排憂解難,不愧是好男人的典范兒,當時我也是跟我舍友聊得熱火朝天,對他的喜歡就更上一層樓。而最近就爆出靳東與主持人金星的微博互撕,靳東以前的愛讀書,寫繁體字等“知識分子”的人設徹底崩塌。胡編諾貝爾數學獎,名言出處錯誤等讓粉絲對他越來越失望,其關注度也直線下降。
薛之謙的感情事件也鬧得沸沸揚揚,孰真孰假到底又有多少人了解真相呢?薛近幾年翻紅,是因為他的歌,也賦予了他“深情才子”的標簽,他跟前妻的感情為人熟知,分分合合,真的是應了那句“人紅是非多”,現在又陸陸續續爆出薛原來是一個“花心大蘿卜”,所以很多人接受不了,人設也開始崩塌。
其實回頭想想,為什么最近娛樂圈那么動蕩呢?固然有丑聞明星自身原因,還有很多新聞媒體以及營銷號為博取眼球而大肆宣傳甚至夸張報道,還有就是作為觀眾的我們“入戲”太深了。如果我們當時沒有把他們在戲里的角色復制到他們自身,沒有給他們貼標簽,理性對待他們,用平常人的角度度量他們,或許現在我們的虛榮心就不會那么失落。是的,沒錯,看到那些“好人”的人設崩塌,我們會感到氣憤,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滿足感一點一點在消失,因為我們在剛開始就給他們設定了固定的標簽,當發現他們與我們所想的不符的時候,我們所生氣的其實是他們打破了我們幻想的“完美主義”,其實,凡事凡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當我們用平常之心看待這些事或許會有不同效果。
“好”的另一面是“壞”,除了好人標簽被撕掉外,我還發現有些“壞人”的標簽是撕不掉的。比如經典之作《還珠格格》里飾演“容嬤嬤”的李明啟老師,可知她在演藝圈可是德高望重的,但就是因為她演的“容嬤嬤”“深入人心”以至于觀眾出不了戲,她曾坦言在買菜時遭小販扔雞蛋;無獨有偶,王琳老師在《情深深雨蒙蒙》中飾演壞女人王雪琴更是讓人痛恨,而且她后來一直的戲路基本都是反派角色,所以留給觀眾的印象一直都不太好。
這些那些,都只怪我們自己“入戲”太深,以至于我們對他人造成偏見。從另一方面講,我們太容易以偏概全,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只看到人物的正面或反面,匆匆地給ta下定義,當出現偏差時自己內心就會受不了。
這時我們何不用一種平常心看待明星,看待別人,看待一件事情呢?起碼傷心比失望更能讓人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