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覺得可以用一些文字來寫下自己關于閱讀的一些瑣事。
我之喜歡讀書,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應該是小時候經常去大伯家玩,而他們家有些書,讀來非常有趣,比如《七俠五義》、《宋太祖趙匡胤》等,這些傳奇小說通俗易懂,讀來趣味盎然,不忍釋卷。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發現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快意恩仇,喋血江湖,有情有義的世界,一個充滿了宿命和傳奇色彩的世界,直到今天我都偏愛古典文化,偏愛人物傳記,想來何嘗不是那個時候就埋下的種子!
站在今天的立場,我還是很感謝那段歲月的,雖然我知道沒有誰有心為我準備什么書,或是來培養我閱讀的興趣,但最先接觸的這些通俗文學,確實為我打開了文學的大門,讓我沉迷到了書的世界里。而且我讀書的經歷也讓我找到培養兒子讀書的一些方法。比如我借了些歷史書給他看,他不太喜歡,擱在那里不動,我勸說也沒用,我選擇沉默,讀書靠逼迫只會適得其反。恰好碰到明明德要搞個講座,講漢初三杰之一張良的故事,這個機會真是太好了,立刻帶著他去聽,聽完回來他自己主動把《漢朝那些事》,劉備的傳記等看完了,別的朝代的那些事也看完了,現在正捧著《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在看呢!其實興趣的引入真的很重要。
在我的閱讀過程中,第二個影響我重大的時期是高二,我的語文老師許鳴定,是他為我打開了《紅樓夢》的大門。我仍然記得他借給我看的一本關于《紅樓夢》人物分析的書,里面分析林黛玉賈寶玉的形象,我好像突然才明白,原來看書應該要這樣看,原來那些表面的文字下面是那么生動有趣的故事和深邃的用意。而許老師點燃了我對《紅樓夢》的熱情,大學四年我感覺自己只讀了一本書,那就是《紅樓夢》。雨夜去學校一家書店買《紅樓夢》,到圖書館借關于跟《紅樓夢》相關分析的作品,連詩詞對聯歌賦我都沒放過,畢業論文寫的是探春的人物形象探析,感覺自己就跟著了魔一樣!
許老師的另一個影響是讓我愛上了古詩詞,還記得他借了一套古典詩詞賞析的書給我。說實話,那個時候家里沒有寬裕到我可以隨意買書,上大學之前我應該都極少自己花錢買,都是別人處去借,或許正因為沒有,所以別人借的書就格外珍惜,不管什么書,有就看,直到今天我仍覺得“書非借不能讀也”這句話很有道理。我是邊干活邊把那十幾本詩詞賞析看完的,從此好像就愛上了那些簡練卻意味深遠的句子,那真是許老師的莫大功勞啊!
至于中途廢寢忘食讀金庸讀古龍讀梁羽生讀瓊瑤讀張愛玲讀名著經典的日子,現在想來,仍然是那么快意。
對我影響甚大的還有一個作家,那就是三毛,當年的我對她的《夢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駱駝》、《撒哈拉沙漠》等作品,簡直是入了迷,她的流浪生活,她的堅強和善良和有愛善感,她和荷西之間刻骨銘心的愛情,不知賺去我多少的眼淚和笑容,當然更多的是向往,也許就是從接觸她的那個時候開始,我的夢想竟然變成了去流浪,去遠方,去邂逅生命中的“荷西”。大學畢業的時候,我也是毫不猶豫就選擇了去遠方,因為只有遠方才有風景!
那么多年過去了,經濟上終于自由了,我終于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買書,空下來的時間,捧一本書,在也許自己一生都不會經歷的事件和時空中去閱歷,與智者對話,讓自己的靈魂變得更純凈,讓自己的心變得更安寧,這是我這一生不可割舍的興趣了,當然,我亦不愿割舍!
最后以三毛的這段話來結束: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