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一個人很相愛,你們打算結婚了,但他跟你說“寶貝,我們結婚吧,但是我們不辦婚禮行不行?”你還會毫不猶豫嫁給他嗎?你會不會失望、失落、不想嫁了?
前天,《奇葩說》就討論了這個扎心的辯題——結婚有必要辦婚禮嗎?其實說白了,就是婚姻中,婚禮的儀式感究竟重不重要。
嘉賓黃磊情緒激動地說:“我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他嫁女兒,他在臺上說了句話,都說女兒是父親的貼身小棉襖,可是我沒有想到這么快,我的小棉襖就掛到了別人家的衣柜里。我一下就掉了眼淚,其實那個不舍,又像是把一個珍貴的禮物交給別人,我有兩個女兒,我也經常幻想這個畫面,但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就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一個儀式感都沒有,我感覺是不對的。”
為了不影響其他辯手的觀點,何炅和蔡康永連忙制止他,可是黃磊依然撂下了狠話:“誰要是贏了,我就跟他急!”
▼
沒有婚禮就不嫁女兒,儀式感真的那么重要嗎?
我想了想,生活中的儀式感還是挺重要的。
從古至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會有一個儀式,無論皇帝登基,祭天祭地,還是婚喪嫁娶,人們都要舉辦一個相應的儀式來完成。
《小王子》里是這么定義儀式的: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認為儀式不僅僅起一個提醒作用,它至少還有兩個重大的作用:第一個就是時間的標識作用,就拿結婚來說,法律上所認定你們開始一段婚姻的時間是領結婚證的那一天,但在你的心中,卻是在為彼此戴上婚戒的那一刻。儀式感的第二個作用就是宣傳作用,古代皇帝登基舉行登基儀式,是要告訴全天下人,這個人以后就是皇帝啦!而結婚時的婚禮,也是將彼此介紹給所有的親友,甚至還要拍一些漂亮的照片發在朋友圈、微博,昭告天下,喏,我有主了!
如果說愛情是從說“我愛你”的那一刻開始的,那么婚姻,一定是從彼此說“我愿意”的那一刻開始的。
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重大的事,它需要被鄭重對待。
▼
黃磊說,如果連一個婚禮都沒有,我感覺是不對的。這個不對,就是他可能會認為,沒有婚禮就是對這段婚姻不夠重視,沒有把它看作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來做,這既是對女兒的不尊重,也是對父母的不尊重。所以作為一個父親,這樣的男人他不讓女兒嫁。
黃磊從一個父親的角度,表達了對婚禮的看法,我覺得很客觀:“一個家庭,開始是兩個人的,生養了女兒,又成為了三個人四個人,可是到后來,又變成了兩個人。所以,這中間,又變回兩個人的過程,需要一個儀式感。”
對我們來說,婚禮也許是并沒有重要到非辦不可的程度,但對父母來說,也許是一種尊重,一個交代。
也許,很多人會說,辦婚禮可能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兒,還吃力不討好。
確實如此。我有個同事最近就在籌辦婚禮,他說找朋友的婚慶公司,辦婚禮的檔期都已經排到10月份了,一般都要提前一年預約,什么訂酒店、訂禮服,什么都得操心,特別累。
正因為累,才讓我覺得,婚禮,其實還是婚前對愛情的最后一次考驗。因為婚禮,可能是你們要一起面對的第一個大難題,在籌辦婚禮的過程中,你們可以更了解彼此,發現彼此的優點、缺點,能不能承擔起責任,要知道,你們即將要面對的生活,可比一場婚禮更要嚴峻。你們未來,可能要遇到比籌辦婚禮更大的難題。
▼
當然,不得不承認,辦不辦婚禮,并不能決定你婚后幸不幸福,不是有那么多婚禮辦得風光無限的人最終鬧得滿城風雨嗎?愛情不需要婚禮去證言!但如果有條件,最好還是辦一場婚禮,這是給父母一個交代,也是給自己創造幸福的回憶。
就像大王說的,在生活中,可能你一直是別人的配角,活在別人的光影里,但是婚禮那一天,你卻可以名正言順地站在舞臺上,當一個主角,那一天,你就是小公主,小仙女本人,你理所當然享受祝福和喝彩,享受羨慕的眼光和熱烈的擁抱。
別看我如此支持辦婚禮,其實我是一個很沒有儀式感的人,我在出來工作前,從來不過生日。直至今日,我都不過自己的生日,完全是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日子并不特別。
但我從未忘記給女朋友過生日,我會為她訂好蛋糕,買好鮮花,然后還會送一些她喜歡的禮物,再聚一些朋友吃一頓飯。因為我做這些,她會很開心,她需要這份儀式感,我也愿意去做。
▼
有時候,我們做一些有儀式感的事情,并不全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你愛的人或愛你的人快樂。曾經有人為博美人一笑連狼煙都敢放,你博愛人開心辦一場婚禮又如何呢?
2015年,與孫莉結婚20周年紀念日,黃磊大辦了一場婚禮,與同一個人,再辦一個婚禮,這恐怕只有他做過。他說他很在意這種儀式感,如果開彼此都開心,每一年辦一個都行。我們可能做不到像黃磊說的那樣一年辦一次,但一生辦一場,還是要盡力去滿足吧!
婚禮,實際上是用一天的隆重,去換一輩子的平凡,這怎么也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有了這一天的燦爛耀眼,即使在日后激情退散,一切歸于平淡,你們也可以將它拿出來反復咀嚼,你會想,我們一生,原來也是有如此浪漫甜蜜的日子啊,你的心里會升出一縷縷的暖意,你們看彼此時的眼光,也會更溫柔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