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泰戈拉于智者時代,出生在色雷斯海濱的阿布德拉,那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高度發展。他旅居各地,授業解惑,制定法典,被當時的人們尊稱為“智者”。
智者時代被稱為智者的人,是教授和指導年輕人思考和說話藝術方面的職業教師。
智者們出于目的來研究辯論、語法、修辭和演說,然后把這些技能教授給想從事某一職業的年輕人們。他們不經意間開辟了新的理論研究領域。他們研究道德和政治問題,極大地推動了對倫理學和國家學說的系統討論。激進主義的晚期智者,因為急于使他們的學生有所成就,他們就教育學生如何通過正當或卑鄙的手段戰勝對手,使壞變好,用邏輯謬誤迷惑對手,詭辯術就此誕生。
蘇格拉底詢問普羅泰戈拉他是如何使一個年輕人變得更好時,他回答說:如果他來到我這里,他將學會在私人和公共事務中保持謹慎;學會以最好的方式處理家務,能夠在國家事務中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國家最大利益。
詭辯最初是為了反對自然哲學家和宇宙論者自相矛盾的結論,這正是哲學培育的時代的批判精神,現在這個批判精神開始影響哲學自身,并引起對形而上學思辨的暫時輕視。哲學在不確定中權衡自己,發現不足,進行自我批判。在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問題上,沒有兩個哲學家的回答是一致的,一個人認為是水,另外的人認為是土、氣和火,還有人認為是所有這些東西。智者們斷定,在一個人看來是真的東西,對他而言就是真的,不存在客觀真理,只存在主觀的意見。
“人是萬物的尺度”,普羅泰戈拉教導人們。“人”是個人。個人在知識問題上是他自己的法則。個人觀點經常彼此反對,所有的個人觀點都是真的,“沒有什么東西是一個而不是另外一個。”,兩個相反的陳述都可以是真的,每一個都與做出這個陳述的個人的性格相關。智者并不是要證明真理,而是要說服人們接受相反的兩個陳述中的一個,而不是另外一個。
普羅泰戈拉堅持認為兩個相互矛盾的陳述都可以是真的,但一個也可能比另外一個更加正常或者自然。比如正常的眼睛比生黃疸病的眼睛看到的更加可信。
普羅泰戈拉在否定了所有的標準之后,又恢復了一個關于真理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