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研究曾獨霸天下,部編教材推行“閱讀與表達并重”。
我們羅江區組建了自己的寫作教學研究團隊(此處應該有掌聲),老中青骨干力量齊聚希望小學。
團隊每一位老師研習作, 有想法,有做法。
一、作文教學實踐當中,一定會碰到不少問題,同伴們在會后“研習心得”中提出疑問。有思考,才會有疑問,大贊!
近一年,我學習研究管建剛老師稍微多一點,分享一點我的想法或做法。
1、魏寒梅教研員和趙子涓老師都提到:鄉鎮孩子應該如何寫出佳作?
我想除了常規的寫作訓練方法,我們能不能做這樣一件事?把古今中外寫鄉村田園的“句、段、文”,搜集分類,編鄉土教材,開發讀寫課程,打造我們的特色。
2、張滿玉老師問:現在的學生會讀不會用,怎樣把閱讀與習作教學有機的結合?怎樣做到作文的文學性和學生自由開放的表達融合?
答:①“隨課微寫”把閱讀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我們四川的馬正平科研團隊正在研究。江蘇的管建剛團隊做了好幾年“指向寫作的閱讀”,值得學習和借鑒。
張老師,您可能和我一樣,做“隨課微寫”研究,時不時遇到問題。這是科研的常態,我們抱團取暖,一起商討。
②何捷老師的“百字作文”,管建剛老師的“每日素材”,都講究自由表達,喚醒學生表達的欲望。
自由開放的表達,如何有“文學性”,管建剛老師講“考試作文的4個提分點”,第1點就講文采。
我學到一招:訓練學生在文中用“文縐縐的詞”。
比如,二年級同學在“每日素材”中寫心情,最常用的是“開心”或者“高興”。部編二下《語文園地五》有下面內容。
我引導學生:寫心情當然可以用開心或者高興,不過,那是我們一年級學會的詞,是一年級的水平。你開心的時候,會笑瞇瞇不?高興的時候,會眉開眼笑嗎?那么,對照“詞表”,把寫話本上的“開心”、“高興”找出來,替換成二年級水平的詞。
孩子們就興沖沖地向二年級的水平沖鋒了!
3、唐小麗老師問:如何讓自由開放的表達有深度?
管大的方法之一是訓練學生每周寫一句自己的“名言”,發表在周報的頁眉、頁腳處,鍛煉“思辨力”。
管大一直在一線帶班,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看得到學生”,他的理論從教學實踐中來,操作性強,我們拿過來就可以用。
二、為參與研討的每一位老師點贊,向寫心得體會比我“手速快”的老師致敬。
每一位老師都很忙,有那么多同伴,整理心德體會,走在我的前面。
李雪老師,在回程的車上,組織參加學習的老師開展討論交流。一位在高端私立學校混過的老師對我講:參加培訓后及時交流,積極討論,收獲更大,這是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
我們金一的銀花主任、成大君組長、楊容老師,善于深度思考,樂于創意實踐,以墻報等多種形式發表學生作品。
黃云老師學習回來,馬上行動,其速度比我們年輕人還快,佩服!
新小的謝春老師,詳實地記錄了這次活動的開展過程,為我們的第一次團隊活動存檔,感謝。
羅敏老師善于在反思中突破,回想我自己,有時候忙得沒時間反思,得改!
實小的楊燕老師有自己的低段創意寫作課。
范家瑋老師和唐小麗老師領略到名師的教學精髓:
①讓學生在寫作中獲得成就感,給學生寫作的自信。
②寫作是一項技能,技能就要多練。吳勇、何捷、管建剛等名師都認為要”多寫”。
希望我們團隊合作,羅江的寫作教學研究走得遠,走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