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是人寫的。故,盡信書不如無書。難免有沽名釣譽,班門弄斧之人。他的書只會毀三觀,而且還會使你信誓旦旦,豐若神明,一意孤行。我不知道司馬遷為何說商鞅是刻薄少恩之人,鞅,為使法家思想真真正正付諸實踐,變大爭為大治之世,從根本還天下以太平,其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是后來人該反思改進之先例,而不是人人言法生畏,太史公是否對鞅有偏見,不可而知,巧舌如簧的縱橫家蘇秦張儀之流,一言就挑起腥風血雨,而且對天下太平并無實質性貢獻,倒也沒有過多負面評論…… 鞅,你是為了你的信仰,法治思想而活的,不是為了官場權術而活的,自從有了這個信仰就已經決定了你的結局。就像太史公所說,它刻薄少恩。我覺得鞅選擇了法家思想治國,就沒有個人生死了,或者說他的生死已經注定了,要想變法成功,就很有可能必須為變法殉葬。否則就別說自己是法家。商鞅變法是整個人類史上最深徹最成功的沒有之一!因為它從實質上奠定了中國的版圖,民族,政治,制度等等,功不可沒。
? ? 正如《大秦帝國之黑土裂變》里商鞅自己所說:
? ? 商鞅:法治就是后發制人。真正的復辟奸佞遲早會跳出來,你摁都摁不住。
? ? 商鞅:鞅死,而能與秦國有益,死而無憾。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可嘆息歷來改革家的命運都是悲慘的)
? ? 商鞅:世間還有另一種人,他們從不盤算個人的生死歸宿,更不會以此作為進退依據 ,國家要強大就是要付出血的代價,民眾的血,貴族的血 ,戰場的血,刑場的血, 壯烈的血,冤屈的血 。 國家就是一棵大樹, 國人要敢于用鮮血澆灌 ,方能茁壯參天延綿相續。
? ? 又如《大秦帝國之黑土裂變》里的公子虔所說:
? ? 公子虔:商君太無私,太正直,太公平,太嚴厲,他就像一尊神,人人恐懼,天地之間,沒有這種人的活路,他只能死。
? ? 再如《 大秦帝國之黑土裂變 》里商鞅向秦君闡述強秦之策時的對白:
? ? 商鞅:“關中土地平坦,沃野千里,為天下列強所無,何以在秦數百年,卻荒蕪薄收,人煙稀少?渭水滔滔,在秦無險,可謂天賜佳水。何以秦據渭水數百年,坐失魚鹽航運之利,府庫財貨日見空空?老秦人樸實厚重,尚武之風深植朝野。可為何秦國卻沒有一支攻必克、戰必勝的強大新軍?”
? ? 商鞅:“守富饒土地而貧窮,擁強悍之民而兵弱,據山川形勝而淪喪。就在于沒有綜合混一的強大國力,何謂綜合國力,人口眾多、農工興旺、府庫充盈、甲兵強盛、民勇公戰。有此五者,堪稱強國。而目下之秦國,五無其一。地小民少、工田不振、國庫空空、甲兵老舊、私斗成風!”
? ? 秦君:“然而如何啊?王道?仁政?還是無為?”
? ? 商鞅:“君上洞若觀火。三道玄談,俱往矣!”
? ? 商鞅:“強國之道,乃法家精義之學。與前述三道天壤之別。法家強國,務求國家實力增長;務求激勵朝野士氣。”
? ? 秦君:“渠梁愿聞強國之道。”
? ? 商鞅:“強國范式不同,魏齊楚三強范式,君上有何評判?”
? ? 秦君:“強國范式不同?尚未想過,請先生指教”
? ? 商鞅:“魏國范式, 甲兵財貨之強,齊國范式 ,明君吏治之強,楚國范式 ,山河廣袤之強。而這三強,皆非根本之強,不足效法。”
? ? 秦君:“魏齊楚三國之強,還不足效法?!”
? ? 商鞅:“三強之不足效法原因在于在于只強一時,不強永遠,遇明君則強,遇常君則弱,遇昏君則亡。根本原因,便在于三國變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舊,名為法制,實為人治。如此邦國,起伏震蕩不定,無法長期聚集國力而穩定強大。秦國要崛起,就要走根本強大之路!”
? ? 可嘆!可嘆歷來的法家命運都如此悲慘!吳起: 支持吳起變法的楚悼王熊疑死了之后,被吳起建議廢除了奉養的王族和大臣趁機作亂要殺吳起,吳起逃到楚悼王熊疑尸體邊,趴在楚悼王熊疑尸體之上,最后被作亂的王族、大臣射殺而死。商鞅,為強秦奠基卻慘遭五馬分尸;李斯:輔助秦王橫掃天下竟被腰斬;韓非:法家理論鼻祖被迫服毒自殺;晁錯:晁錯以術治教授漢景帝,被漢景帝稱為“智囊”,然吳、楚等七國以誅殺晁錯為名反叛,漢景帝聽從晁錯政敵爰盎“殺晁錯以平吳、楚亂”的建議。于是晁錯身穿著朝服,被漢景帝派去的使者誘騙到菜市,當場斬殺!再如后來的王安石,范仲淹,張居正,雍正帝等等,變法有成有敗,然結局無疑都是悲慘的,讓我們陌陌地為他們默哀吧!真是為了信仰的可愛的豪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