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本書里說的那樣,通過閱讀了解到的知識與你置身其中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書中的作者是被現代大型工業化生產過程所震感,而我是被日本幼兒園自由快樂的孩子們深深感染。此行總共考察五所幼兒園,整體感受可以分為以下幾點來說。
一、五感的教育
夢幻樹幼兒園是我們考察的第一所幼兒園,隨處可見滿身顏料的孩子和老師在墻上、玻璃上隨意點畫,這些在陽光下色彩鮮艷的環保顏料混合著香氣沁人心脾的沐浴液,簡直可以用誘人來形容,有一個小朋友看著滿盆橙色的顏料,興奮地不停在說好想喝一口。泥水沙坑游戲中,孩子們穿著泳衣隨意玩耍,坐在沙坑中間的男老師,一邊摸著水里的沙子,一邊流露出享受的表情說:大家快來摸一摸,好舒服呀!果凍課上孩子們手腳并用玩的不亦樂乎,因為是室內游戲,老師們會提前用紙箱和塑料將墻壁圍起來,盡可能地讓孩子在里面自由的玩耍,不需要擔心把墻壁弄臟而有所限制。這些所有的課程都沒有固定的開始結束時間,需要老師自己去觀察孩子是否需要結束,而結束游戲后還有很重要的一課,就是孩子與老師一起收拾整理課程區域。
太陽園長滑稽的動作與小朋友互動
熱情可愛的小胖妞
玩果凍的鼻涕蟲
自己發明的雙人劃船游戲
帶領大家玩沙子的男老師
老師在教孩子們如何清洗整理
這里的孩子們每天上幼兒園會帶好幾身衣服,每次游戲課程過后,基本都要洗澡換衣服。關于這一點,愛知縣私立幼兒園會長是這樣認為的:孩子滿身是泥的一天和學習書本知識的一天所獲得的成長是可以劃等號的。家長們批評孩子把身上搞臟,其實本質是因為給自己帶來了洗衣服的麻煩,要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就應該鼓勵孩子盡興的玩耍。因為豐富的五感刺激經驗對孩子右腦的開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們放衣服的筐子
二、創造力培養
希望之丘幼兒園的園長說:“30年前的日本如同今天的中國一樣,管理式教育大行其道,功利盲目的追求學歷教育。一板一眼地告訴孩子向左或向右其實是很省事的,提供各種各樣豐富的玩具也很簡單的。如何激發孩子用簡單的工具發明很多不同的玩法才能真正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比如下雨天他們會隨便給孩子一張塑料紙就讓他們在雨地里瘋玩,喝完水的瓶子,用完的手紙芯兒,報紙,樹枝...在森林幼兒園隨處可見孩子們通過這些原料完成的作品。
用樹枝完成的作品
廢舊塑料瓶
報紙做的晴天娃娃
這家經過三代人努力經營的幼兒園,如今終于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甚至是臨近市區的家長都會專門送孩子來這里。園長說一方面是因為早年從他們這里畢業的孩子如今已經步入社會,他們的創造力,團結協作的性格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另一方面,如今這些孩子的家長,在他們小的時候都頗受管理式教育之害,所以希望解放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
三、人格教育
獨立的培養,在希望之丘幼兒園下午放學的時候,有一個看起來只有一歲多的小男孩,媽媽來接他回家,他坐在門口穿了好久的鞋子都沒穿上,背著自己的小書包光腳地走來走去,跟大家笑著打招呼,讓我意外的是,這位媽媽就一直在旁邊很有耐心的等他自己穿鞋子。相信如果換作中國的很多家長,早就著急的替孩子代勞了,或者干脆認為給小孩子穿鞋本來就應該是大人的事情。幼兒園的每個教室里都有一個架子,夾著各種各式各樣的小抹布,孩子們需要自己整理玩過的地方,這是他們的整理課。
今日打飯的值日生小朋友
愛的教育,建中寺幼兒園的孩子們,每天在激烈的游戲過后,都要回到教室進行安靜的佛教禮拜儀式,同時老師會告訴孩子要尊重生命,善待動物,不可以破壞植物。你可以看到孩子小心翼翼地將爬到自己身上的蟲子放回自然。孩子們會自己種紅薯,澆水施肥,觀察植物的成長,了解食物的來之不易后會更加愛惜食物,不會浪費。在夢幻樹幼兒園,每個月會有一天,孩子們需要自己從家里帶飯到幼兒園,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從食物中感受媽媽的愛。通過這些一點一滴的感受與踐行,愛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內心逐漸生根發芽。
自由的個性,希望之丘幼兒園的園長說:他最自豪的事情,是這里的每個孩子臉上表情都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他們不需要看著大人的臉色行事,不用害怕老師生氣。事實上,我們考察的所有幼兒園幾乎都提到過,對老師們的第一要求就是不允許對孩子生氣,不可以說“不”,尊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但自由自在并不是意味著沒有任何規則,相反園內也有會很多的制度,通過日常的活動游戲讓孩子在體驗中了解規則,并不是強加于孩子。在這樣自由自在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容易受別人影響,會平等的看待周圍人,自信大方。
建中寺幼兒園的禮拜儀式
每間教室黑板旁邊的小貼士
小心翼翼的對待任何一個小生命
Q&A
1、日本幼兒園是如何進行安全教育的?孩子做危險的事情怎么辦?
首先關于安全知識的教育,會融入孩子們日常的活動游戲中,讓孩子在體驗中了解危險的事物,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會有家長的協助,比如每天入離園的時候,每個家長出幼兒園門之后一定會把門關好,防止孩子私自跑出去。在有老師保護的情況下,會鼓勵孩子嘗試一些有冒險性的事情,這樣的探索是孩子們了解自己能力的過程,這樣會更好的培養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當然可能每年也都會有因為冒險行為受傷的孩子,但是家長大多數都比較理解,有的甚至還會親自入園給老師道歉,認為孩子給老師添麻煩了。
2、如何對待有暴力行為的孩子?
對于有暴力傾向的孩子,老師們不會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對他們說“不”,更不會批評指責他們。而是等孩子冷靜了之后再和孩子講道理。老師們不帶情緒,平和的態度會幫助孩子更好的冷靜下來。有時候需要一些游戲活動讓孩子們了解規則與道理,而不是抽象的理論說教。因為0~6歲的孩子還無法進行抽象思維,主要是以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如果兩個孩子出現沖突,犯錯的一方的孩子需要當著家長的面給對方孩子道歉。如果經過幼兒園老師的努力仍然無法改變孩子的暴力行為,就會送孩子去到專業的暴力傾向矯正機構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