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2月,曼雷出版了攝影集《Les Champs Délicieux》,包含他早期在暗室中操縱感光紙的實驗中所得的12張“雷氏攝影(rayograph)”。這些黑白的,形似日常物品的圖像讓人產生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印象。這本影集在巴黎前衛藝術圈內為曼雷贏得了許多贊譽,同時代的讓·科克托(Jean Cocteau)在寫給攝影師的公開信中寫道:“在畢加索之后,我擔心自己將缺少奇觀。我欠你一個人情。”
一幅典型的rayograph由黑色的背景下的一系列白色形狀組成。其中一些可以很快地被識別為桌面物品的印象,如手槍、鑰匙或拉長的彈簧。另一些則更為抽象和神秘,如第一和第五幅作品中的螺旋形狀,以及第八和第十二幅作品中半透明的云狀物體。不管它們的可識別性如何,這些物體看上去已經與它們的日常意義分離開來,并被重新定位為各種抽象構圖的組成部分。
為了達到某種平衡感,每幅rayograph的構圖似乎都經過了精心設計。突出顯示一個或兩個中心物體的構圖,如4號作品中的陀螺圖形和8號作品中的彈簧,通常以對角線構圖呈現。同時,具有多個不同元素的構圖,如第九和第十一幅作品,則會被構造為對稱構圖。這些精心的安排暗示了rayograph中立外觀表象下主觀性和藝術意圖的存在。
根據曼雷1963年的自傳《自畫像》(Self-Portrait),他是在偶然間發現了制作rayograph的方法。1921年,藝術家剛從紐約搬到巴黎,在那里開始了他的職業攝影生涯,并積極投身于達達主義運動。通過Francis Picabia的妻子Gabriel,他結識了著名的服裝設計師Paul Peirot,并提出為他的品牌進行一系列時尚拍攝。在為Peirot沖洗照片時,Man Ray不小心將一張未曝光的感光紙滑入了顯影托盤。由于紙上未能顯影,藝術家漫不經心地把一堆暗室設備扔在上面。當他打開燈時,儀器的白色輪廓在純黑色背景下顯現了出來。這一發現令藝術家興奮不已,他決定將這一無相機成像過程命名為“rayograph”。這是他本人姓名的一個文字游戲,也暗示了光線的關鍵用途。rayograph很快被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作為一種實驗性的藝術媒介所采用,曼雷本人也將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持續創作rayograph。
作為一種在相紙上產生物體印象的無相機照相術,rayograph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的攝影素描和克里斯蒂安·沙德(Christian Schad)的沙徳攝影(Schadographs)。然而,在技術和視覺方面,rayograph具有許多獨有的特點。早期的無相機照片是在戶外經過長時間日光照射而形成的,而rayograph則可以在暗房內花幾分鐘生成。因此,制作rayograph的過程帶有前者所不具有的直接性和快捷性。此外,正如曼雷本人所指出的,rayograph比起完全二維的攝影素描擁有“額外的三維特性與色調漸變”。由于rayograph表現的對象具有不同的寬度、紋理和密度,它們穿透光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這會產生一種漸變效應,并暗示了三維空間中的深度。達達主義代表人物Tristan Tzara,同時也是《Les Champs Délicieux》序言的作者,很有可能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宣稱rayograph“遠遠優于”簡單二維的schadograph。
回顧來看,rayograph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主流藝術界所邊緣化。在我看來,rayograph的真正獨特之處在于它的指向性——就像一個科學標本或一塊琥珀,rayograph保存了一個短暫存在的瞬間,喚起了人們對過去真摯的好奇。
(節選自作者期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