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用計數(Reference Counting)算法
Internet Explorer 8以下的DOM和BOM使用COM組件所以是引用計數來為DOM對象處理內存,引用計數的含義是跟蹤記錄每個值被引用的次數。形象點說:
1)有很多便簽紙,這些紙就好比是內存。
2)使用內存,就好比在這些紙上寫字。但是,有個條件,任何使用一張紙的人,必須在紙的一角寫上計數1,如果2個人同時使用一張紙,那么計數就變成2,以此類推。當一個人使用完某張紙的時候,必須把角上的計數減1,這樣,一旦當計數變為0,就滿足了垃圾回收條件,等在一旁的機器人會立即把這張紙扔進垃圾箱。
但這個算法存在一個缺陷,就是一旦產生循環引用,內存就會被泄露。
二、標記-清除(Mark-Sweep)算法
當變量進入執行環境的時候,比如函數中聲明一個變量,垃圾回收器將其標記為“進入環境”,當變量離開環境的時候(函數執行結束)將其標記為“離開環境”。形象點說:
1)領導發給職員們一些便簽紙,隨便用,不需要做什么記號。
2)用到某個時候,領導命令所有人停下來,這時,每個人將自己仍然需要使用的白紙上做一個記號。
3)最后領導會把那些沒有記號的白紙全部扔進垃圾箱。
4)這個算法的缺陷也很明顯,首先是效率問題,為了標記,必須暫停程序,長時間進行等待。
其次,標記清除算法會造成內存碎片,比如被標記清除的只是一些很小的內存塊,而我們接下來要申請的都是一些大塊的內存,那么剛才清除掉的內存,其實還是無法使用。
三、復制(copying)算法
mark-sweep算法效率低下,由此,又產生了一種新的算法。
1)把全部便簽紙分成兩份
2)所有人都在左邊,便簽紙隨便用,當領導說停下來,這次不做記號,只要帶著還需要的便簽紙轉移到右邊去就可以。
3)那些沒用的紙自然就剩了下來,然后把這些紙扔到垃圾箱中,下次執行垃圾回收的時候采用同樣的方式,只不過這次從右邊向左邊遷移。
4)這種算法的效率奇高,可惜,對內存的消耗太大,尤其是在1960年,內存可比黃金貴多了,直接砍掉一半的內存,顯然是無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