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味道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的,它是甜蜜的,是永恒的。在我們落寞與痛哭的那些日子里溫暖著我們,守護著我們,是我們心間的依靠,是我們努力生存,努力奮斗的動力。
有一種味道在我們身處異地,四處漂泊時給我們滿滿的正能量,讓我們不懼旅途的顛簸和勞碌;在那深夜痛哭的日子里,輕輕的告訴自己要加油,擦干眼淚,繼續做夢,依舊笑著與世界相處。
它,存在于每個人的回憶里,扎根在記憶的深處。想起來,都會會心的一笑。它,讓流浪漂泊的孤兒找到了歸宿和依靠,讓一個人變得溫柔而又善良,讓一個人有勇氣面對面對黑夜里的孤寂、虛無和蒼涼。它,是一個讀起來都讓人幸福和愉悅的詞,它就是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家是一個窩;一個鳥巢;一個歇腳的地方。當你累了,生病了,你就會想到回家歇歇,想回家聽到親人那一句輕輕的安慰的話語,想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家的味道不僅僅是一棟建筑的泥土氣息,還是一個自己用心經營的“愛”的鳥巢。
有家,有愛的人,這是最幸福的平凡生活!
我們都懂得,有一種愛,經不起等待,它是父母之愛,容顏易老,歲月易逝,我們的父母在慢慢的變老,我們陪伴他們的時間在慢慢變少。而有一種味道,同樣經不起等待,它是家的味道,也許在某一時刻你想要回去找那熟悉的味道的時候,它在慢慢的變淡,直至消失。我們都理所當然的認為,這種味道不會離我們而去,因此恣意妄為,因此隨意消耗,因此故作矜持,疏遠與冷漠。享受著這種味道給我們的,卻從來沒有想過,家的味道需要我們為它做什么,需要我們付出什么。何為家的味道?家的味道,就在于能夠將創造的快樂和幸福同親近的人分享,在分享和感染之中,愛得到了互動和傳遞,思想也會得到交流共鳴,慢慢地日積月累般建立起牢不可摧的情感基石,承受著生活中隨時會來的風風雨雨。因此,家的味道不是個人的東西,而是一個家,少一個人都不行,它是一個家庭所創造出來的,不是簡單的幾通電話,幾句關心的話語或者金錢所能賦予的,需要我們為之行動與付出。
在當代社會中,我們可以看到因為父母關系不和或者一方的出軌而造成的離婚案件的普遍,離異家庭的增多不僅使原來樂觀、天真爛漫、可愛無邪的孩童變得陰沉、沉默和敏感多疑,同時這些小孩對于家的味道往往缺乏認識,也極少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從而容易走向極端。
據調查顯示,人們的幸福感逐漸減少,家的味道也嚴重缺失。而這種現象存在于各個年齡當中,有的小孩因父母忙于賺錢,從來沒有吃過一頓父母做過的飯菜,也極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飯;工作的人因工作的忙碌也極少數回家,無法陪伴自己的小孩,無法去看望那年邁的父母親,無法坐下來跟家人好好吃一頓飯,聊一會生活的瑣事。老人想念在外工作的孩子,渴望孩子能常?;丶铱纯?,偶爾打幾個電話告訴自己在外面的情況。想念以前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的簡單的快樂,最想要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回家陪陪自己,而不是寄一堆無用的東西回家,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給錢。我們生活的時代,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時代,這里有著豐富的物資,不用擔心餓肚子,不用忍受寒風的侵襲,這里有著很多的可能,有著很多的奇跡。我們敢于做夢,敢于追夢,然而,在你追夢的過程中,是否應該有看到那徘徊于門外的蒼老的身影,是否有看到坐在門前痛哭的小孩,是否有看到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兒眼里的迷茫和無助。為什么在我們擁有的時候,不好好珍惜,而是隨意的消耗以及遺忘呢;為什么要等到那種味道慢慢變淡的時候,我們才會驚慌,我們才會想到去守護呢;為什么要等到味道消失了,我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我們才會想著去找回來呢。家的味道是經不起等待的,在你等待的那段時間里,身邊的人在減少,曾經的家也回不去了,那種味道也尋不到它的蹤跡。
月光傾城,不及家中溫柔的目光;
都市燈火,不及家中溫情的笑容;
觥籌交錯,不及家中溫暖的飯菜。
家的牽掛,經經緯緯編織著生活,
將親情細細播撒。
人生最不能錯過的,除了回家的末班車,還有每年除夕夜的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前,笑聲交織著杯盞的碰撞聲,其樂融融,窗外,是煙花爆竹聲聲入耳……似乎是記憶里最美好的時光。
只是,已經多久沒有回家?多久沒有和親人一起坐在餐桌前話家常?多久沒有和朋友一起喝茶敘舊?多久沒有好好的品嘗美味可口的飯菜?沉迷于大城市的快節奏,我們奔波于每天的“朝九晚五”。
你說,你已經快要忘了家人陪伴的感覺;忘了地道的家鄉菜是什么味道;
你說,每天下班回家,看到樓下亮著燈的便利店,心里都會覺得特別溫暖;
你說,一個人的異國他鄉,逢年過節時,孤獨的感覺會格外強烈。
你說,好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