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繁華的都市里,每每瞅見拾荒的人,我的心中就升起一種莫名的感覺。
? ? ? ? 你看那老頭老太太又在小區的垃圾桶里翻撿,目標是廢舊瓶子、塑料、紙盒等等。我總感奇怪,他們生活很若嗎?難道沒有退休金,沒有子女照顧嗎?我們小區里有位太婆,相當矮小,但動作依然麻利,總見她拾荒。低頭不見,抬頭見,一日,我詢其年齡、身體狀況,她答道:
? ? ? ? “我八十多了。有關節炎,你看這手指都彎曲變形了。”
? ? ? ? 說著,她將手舉給我看,果然那是一雙布滿皺紋極其粗糙的手掌,手指關節腫大且不伸展。
? ? ? ? “您都八十了,為啥不歇著?”
? ? ? ? “沒得那個好命呀!”
? ? ? ? 老太太讓我驚訝和感動著,我不知自己到她這個年齡還能做什么?我于是開始留心把自家的廢品留給她,她每次都連聲說“謝謝!”好像得著了寶貝。去年下半年至今,老太太卻不見了。我甚是納悶,她搬家了?得病了,還是走了?這個年齡的人,說走就走了,也不稀奇。在冬季降溫的清晨,小區里時常響起小號聲,接著是民間小樂隊的合奏,那是告訴人們有老人駕鶴西去了。我對老太太心生出絲絲憐惜。一日,遇小區里打掃衛生的老頭,跟他聊幾句,知曉他從天門鄉下過來,近七十歲了;順便問到拾荒貨的矮小老太太,老頭告曰:“那老婆婆身體不行了,很少下樓了;都快九十歲了,有兒有女,還有退休金!”我又一次糊涂了,她吃喝不愁,為何要拾荒呢?
? ? ? ? 我想了很久。拾荒者中確有以茲謀生或補貼家用的;但也有如那個老太太的,他們不是缺衣少食,他們一定是堅守了勤儉的習慣,總覺廢舊東西依然有用,甚至把此當作事業,很有成就感。我想到,拓荒者具有的是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情節;而拾荒者應當是對過往與舊物戀戀不舍的情節吧。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每一個人也許既是拓荒者,又是拾荒者。我們長大成人,開拓美好未來,追求美好的生活;我們開荒種地,期盼好收成;同時,我們自覺不自覺、或多或少撿拾到前人丟棄或是遺忘的寶貝。
? ? ? ? 鄉里的人也紛紛離開故土到城市里來拾荒,因為農田里除了可拾點麥子、花生等,就無啥值錢的可撿了。我的表姑媽姑父兩口拉起架子車,離開村子,走著拾著到了洛陽、三門峽等地,一路上千里。過年的時候,他們回來了,我去瞧,打聽了他們的拾荒經歷。他們在外地租最最便宜的房子,吃最最便宜的飯菜,甚至有時候別人丟棄的菜,他們還撿來吃。我很是震驚。他們居然還說比在家種地強,臉上依然平靜,口中無一個苦字。我感覺他們是在跑江湖,必定歷經了不少的辛苦與傳奇。后來他們都先后生病倒下,很快就故去了。他們的拾荒故事一起進了墳墓,但他們的這種吃苦勁時時提醒著我,要感恩這個美好的時代,要對平平安安的日子知足。
? ? ? ? 我小時候也拾過荒,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同院的一位老奶奶每回梳頭,把掉下來的頭發弄成團,塞進墻上的磚縫里。聽人說頭發很值錢,于是我不聲張,把那頭發摳出來,拿到收購部換成錢,這愉悅了我幼小的心靈。縣城南街城壕邊的那個收購部是整個縣城唯一回收廢品的地方,且是官辦的,那可是拾荒者們最向往的地方。我見那些大人們扛著成捆的舊水泥袋子等廢品,往大磅上一丟,便換成了幾張大票子,讓我眼饞極了。
? ? ? ? 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后有同學值日掃地,掃出一大堆土,土里夾雜著廢紙,我們便直接用雙手從土里過濾出紙,積攢起來,到了一定量,便由大個子同學抬到那個拾荒人最愛的地方,換成班費。
? ? ? ? 那時,我跟著一位鄰居劉姓老伯學國畫,他好吸煙,但家里不寬裕。于是,我便在縣城的大街上幫老師把煙頭撿回來,跟老師一起蹲著將這些煙屁剝開,把煙絲撒到攤開的報紙上,放到日頭下曬;劉伯找來一個小紙條將煙絲卷成紙煙狀,使自來火點著,開始享用了。
? ? ? ? 我還到南街的菜地里去撿過白菜葉。那是秋天的傍晚,大白菜被收了以后,地里掉了不少白菜幫子,而人卻沒有一個;我跟姐姐擓著大竹籃,把白菜葉子撿回來,母親把它們洗凈晾干,放到大缸里做成腌菜,以使我們渡過缺少蔬菜的冬天。
? ? ? ? 今天的日子越過越好,拾荒的經歷不能忘,拾荒的精神不能丟。拾荒者是要有勇氣的,他們不屑于別人異樣的眼光;他們或為了生存,或為了過得充實,或為了……。他們是有目標的,人總是要有目標的。我敬重拾荒者,我也曾是個拾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