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以家為的念式易度
親愛的妹妹:
今年的端午節,應該是我們暑假前的最后一個假期了。問起你的安排,果然一如既往地簡單粗暴:回家睡覺。
難得一個假期,那就好好放松一下吧。不過,當你神秘兮兮地告訴我,你有以前的同學,準備在端午節假期里舉辦婚禮的時候,我并不是很詫異。
講真,這樣的同學我也有。現在是畢業季,畢業就結婚,和畢業就分手,發生概率也許差不多。我們已經二十多歲了,對于同齡人結婚,甚至生了孩子,做了父母,我都見怪不怪了。
大一大二的時候,可能還會感嘆一下,歲月催人老,老大徒傷悲之類的話;現在嘛,只會想到自己還是那匹來自北方的孤狼。
只是妹妹,別人剛滿二十就結婚了耶。而你呢,感覺想要在你三十歲前把你嫁出去,都是件很困難的事。
以你哥在這所大學里多年的閱人經歷,目前還沒見過能配得上我妹的男生。長此以往,真的要擔心你會不會剩下了。我妹不是眼高于頂的女孩子,但是一直都嫁不出去。究其原因,問題應該還是出在周圍男生的質量上。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非在身邊找。本來數量就不多,何況質量又不好。
要不暑假我帶你去清華北大旅游,順便相個親吧。就往未名湖畔或者清華經管學院里一坐,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類型。有的話我幫你要一個聯系方式,你自己留著慢慢發展。
這個當然是玩笑話,我妹天生麗質,冰雪聰明,絕不會需要靠相親找男朋友。具體人選的問題你自己加油,我只負責提前把妹夫的見面紅包準備好。
但看到童年時的同學,一個個結婚生子;反觀自己,三年的追求一事無成。我說見怪不怪,毫無感觸,都是假的。已經不記得收到過幾次小學和初中同學的婚禮請柬了,一次都沒有去過。一是不熟,二是如果真的去了,難免勾起心底埋藏已久的暗傷。
年輕時不懂事的時候,面對婚姻人云亦云: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是自由的枷鎖,是成功的鐐銬。遇到你嫂子的那一瞬間才明白,婚姻只是兩段原先毫無交錯的人生共同的歸宿。
用生命中剩余的數十年光陰與不羈,換自己最在乎的人的陪伴留取心安。如果婚姻真的是場交易,那天下再沒有比這更劃算的買賣。
遇到一個人之后,需要多少年才能到談婚論嫁的地步?社會越來越開放,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時代不斷的變化中已然沒有標準了。
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未來結婚成本只會越來越高。錢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卻能解決大多數的問題。我可以面對愛情,赤手空拳悍然無畏,但面對婚姻,我只會去憎惡曾經年少無知的自己。
我在遇見你未來的嫂子之前,從未想過會有這場遇見,更沒有想過要為這場遇見準備些什么。過往的時光全都拋擲在青春的虛假里,把放浪形骸當做自由;遇到她之后才明白,你哥沒有準備好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
這三年來,哪怕我竭盡全力,卻仍然手忙腳亂,顧此失彼。年少輕狂時用來自嘲的話語,全都一語成讖,人生真是諷刺。
妹妹,如果我告訴你,你哥這么努力學習的原因,真的只是為了早點結婚,你相信嗎?
雖然的確有些難以置信,但我并不想去否認這一點。甚至于,一直以來有意識地減少與你嫂子的接觸,目的就在于,不要在大學有限的時光里,互相打擾彼此的努力。
暫且不說,我和她現在般不般配的問題。般配或者不般配,又能怎樣?是用大學短短四年戀情的歡愉,換來畢業之后面對現實無可逃避的分離;還是用四年的努力,換來一生伴她左右,不離不棄的可能。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當然,你哥比較笨,努力了三年,依然看不到前路何方。反倒是她,從來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卻能把遇到的事都盡可能做到最好。如今留給我的時間所剩無幾,講真,已經有點開始慌了。
按照你哥的性子,如果是別的事,肯定會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理論來寬慰自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江湖路長在,山水有相逢。
唯獨這件事,不能就這樣算了。去努力,我還有機會。但如果就此放棄,你哥就真的只能把自己心愛之人拱手讓人了。
妹妹,或許平時我對你嚴格了些,就是為了不讓你也去品嘗面對愛情無能為力的痛苦吧。這種無力感的可怕之處就在于,你拿起來了,就再也放不下了。
有些人放下了,是因為他放棄了;有些人放下了,是因為他成功了。
早結婚,是要有早結婚的資本的。可惜,你哥現在還真沒有。
我也見過一些,大學畢業就結婚的學長學姐,大多在事業上并沒有太大的起色。很多事都會在戀愛變為婚姻的一瞬間而改變,青春與事業的二元平衡,在家庭加入后反而變成了三元對抗。
可未來事業不管怎么發展,根源依舊是我們在大學里的沉淀。知識的學習也好,眼界的開拓也好,資本的積累也好,錯過了,也就錯過了。
社會發展到現在的程度,即便我們什么都不做,依舊會身處于不斷變化的漩渦之中。和行業趨勢,市場風口,社會需求的變化相比,個人家庭角色上的變化,真的微不足道。
我和幾個早早結婚的學長,有聊過幾次。未婚先孕,奉子成婚的;木已成舟,出于雙方家庭壓力,被迫結婚的;早早偷食禁果,自己瞞著家里情不自禁結婚的,都有。
看起來就好像,結婚的根源已經變成了性一樣。身處大學里的時候,性成為了結婚的理由;走上社會,錢又變成結婚的理由。一生的婚姻都無關愛情,可悲又可嘆。
妹妹,你還記得我們有聊過婚前性行為的問題嗎?那是在平安夜看完電影走回學校的路上,電影散場,我們身旁男男女女成雙成對,卻又大多向著與學校相反的方向走出電影院。彼時已然接近午夜,于是去向何方,不言自明。
第一次發現,我倆竟然會對同一個話題抱有同樣濃厚的興趣。這說明我妹的確長大了,有些事已經從避之不及變成可以探討了,這很好。
最近《歡樂頌2》的熱播,又再一次把有處女情結的直男癌送上了風口浪尖。一時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面對直男,無論老少,人人喊打。
你哥的直男癌雖然是輕度低頻間歇性并發,但終歸是直男癌。于是偶爾我也會想,我傾向于早早結婚,是不是也是因為所謂的處女情結。
正因為是直男,所以大致能了解直男的想法。貞操這種事,嘴上說不介意,但心里很介意的人,大有人在。在心中隱忍越久,日后的反彈就會越大。
我希望你能學會拒絕婚前性行為的理由,和我對婚前性行為稍微有些抵觸的理由是一樣的:你不介意,不代表你未來的另一半不介意;他嘴上說不介意,不代表他心里不介意;他現在說不介意,不代表他以后不會拿這件事,當做他可以對不起你的資本。
這個道理放在我和你嫂子身上,也是一樣的。我不能確保最后娶她的人一定是我,我也不能確保,如果真的不是我,她未來的另一半會沒有處女情結。對于自己不能掌控的事,那就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好預防。
所以,如果非要從直男癌的角度去理解“早結婚”,那整體邏輯就是這樣的:
我喜歡上了一個女生,她現在還是處女。我為了滿足自己的處女情結和生理欲望,希望用婚姻來給自己足夠的借口。
我讓一個女生失去了貞操,我的直男情懷會讓我愧疚終生。為了不讓這個女生因此蒙羞,我選擇和她結婚,無論兩人是否合適,我能否讓她洋溢一生的笑容。
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也許會有人和我有一樣的想法:
我愛上一個女生,她現在還未經人事。無論未來娶她的幸運兒是不是我,我都應該盡可能去努力,盡早陪伴在她身旁。
無論在一起的時間有多長,我都會嚴于律己。因為我不能確保,她未來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受到傷害。
如果有一天,我已然擁有了足夠的自信和充分的積累,可以帶給她一生的幸福,那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婚姻。
把這個邏輯關系簡單粗暴地表述一下,就可以理解成:我這么努力地學習,只是為了早點結婚。
從你的同學在端午節結婚,寫到婚前性行為。我這個做哥哥的,也是夠了。
婚姻只是愛情的另外一種形式而已,雖然捆綁上了法律和倫理,但走向是好是壞,仍然由我們來決定。不需要去畏懼,但在婚姻來臨之前,記得保護好自己。
以及,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男人永遠值得被相信,一個是哥哥,一個是父親。不要輕信男孩子的甜言蜜語,他們大多自顧不暇,憑什么許你一個未來的安逸。
假期好好回家補覺吧,睡飽了就出門逛逛,給自己買點好吃或者好玩的東西,我還是比較想留在學校里。
畢竟快畢業了,時間所剩無幾。如果還想娶你嫂子,那就只能盡自己所有的可能,好好學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