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事”這個評價,我收獲不少。以前我想去做兼職,爸爸說,你還不懂事。我說我不想結婚,媽媽說,你還不懂事。
愚蠢、聰明、漂亮、善良……這一類的形容詞我很能理解。但如果說我“不懂事”,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不懂的究竟是什么“事”呢?
這一個問題,一直是我心里的謎團。
直到后來我工作了,并且帶著妹妹讀書,我才終于對這個詞語有了一點理解。
妹妹只要一放假,就會各種玩,完全不理會她面臨中考。中考完考試成績不理想,我打算給她買高一的課本進行預習,她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拒絕。
每當這時候,我的心里就會想:“唉,真不懂事。”我認為她不懂什么事呢?
她不知道老師為什么嚴厲,更不知道自己讀書是為了什么;
她不知道在這個平凡的暑假里,有幾條道路在她的面前徐徐延伸,而她懵懵懂懂地走上了其中一條;
她不知道沒有人能養她一輩子,她必須學習生存的本領,自己養活自己;
她不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用在哪里,未來就在哪里。
也許她知道。但此時歲月靜好,未來的憂患在她的眼里,也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像。不足為懼。
是的,不知道。不懂事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認知范圍狹隘:認知范圍狹隘是做事上的不懂事。人總是在自己的認知范圍里行動。
我想起初中填報志愿,很多人都不了解擺在自己面前的路。既然都不了解信息,不了解利害,人又怎么能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呢?
又比如早戀。很多孩子憑著朦朧好感和沖動在一起,他們是否又了解“性”呢?了解可能會造成的后果呢?很多時候,不了解就好像一輛車沒有了剎車。
信息匱乏所造成的不知道還是有解。只要有那么一個親切的長者,細細地告訴你相關信息。
但不敏感所造成的不知道,在我看來,唯一的解就是時光。不敏感是情感上的不懂事。對時間不敏感,對情感不敏感,對酸甜苦辣不敏感。
對人不敏感。即便父母就在身邊,但只要他們是一個笑臉,就以為一切太平。卻不知道他們笑容背后的辛勞,疾病侵襲的苦痛。因而不知體貼。
對時間不敏感。就算我告訴妹妹,你應該珍惜時間,用一些時間來預習高中知識,她也不會明白。因為她還聽不見時間呼嘯而過的聲音。時間緩緩帶走所有人的生命,卻因為它的悄無聲息,我們便以為青春永駐,不自知地大肆揮霍。
不能感他人所感,不能感覺潮水的變化,只知道自己小世界的日出日落。
只有當時間過去,時間的鋒刃漸漸逼近,我們才發現曾經的不懂事。
小孩不懂的事多,大人也可能“不懂事”。
爸爸媽媽不讓我去做兼職,是他們認為我不懂事,認為我不知道保護自己的安全,不知道社會上有多危險。
而他們也不知道的東西:他們不知道這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不知道是一件可以讓人受到鍛煉的事情。
我不能說我現在就懂事了。不斷地品嘗酸甜苦辣,在情感上,我想我們都會慢慢成熟,能夠共情,能夠體貼。但在認知上,我想這是一生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