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小孩長大的路上,大人都會說,“考上大學才有出路,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填志愿一定要選一個容易就業的專業啊,不要學那個誰去考古;隔壁老王都抱孫子了,你快點結婚啦……”而我們這些普通小孩,在大人的期待中跌跌撞撞,在別人眼里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時而失落、時而困惑。
一、大人期望我成功,我也渴望成功,可是,什么才叫成功?
是名利場上風光無限?是金銀財寶數之不盡?是聲名遠播流芳千古?還是妻賢子孝歲月靜好?
好像,成功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它可以是賺很多錢,也可以是收獲別人的尊重,也可以是家庭的和睦溫暖。
美國著名管理專家丹尼斯·韋特利在《成功心理學》中寫道:成功意味著一生的成就,它來自你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創造的一種有意義的感覺。
成功是一個歷程,而不是終點,你所得到的財富、名譽、關愛并不意味著你獲得了成功,它們只是你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得到的鼓勵和贊賞。
當你準備花光所有的力氣去追求成功之前,你要先明白一個道理,“對你來說成功意味著什么?”對成功的定義不同,你要為此做出的努力自然也不一樣。為了清楚了解你對成功的定義,你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想要了解自己和世界,需要學習心理學的知識。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莊子在《駢拇》中指出,小人以身殉利,士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圣人則以身殉天下。可見,每個人的需求不同,追求成功的道路也不會相同。
丹尼斯·韋特利在《成功心理學》一書中,重新定義了成功,以心理學為腳手架,逐層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成功的概念以及對每個人而言有意義的成功。通過平實的語言、多樣的圖表以及練習與活動來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
本書適合:愿意花時間和精力了解自己、對夢想和現實有困惑、經常會忽視自尊和積極思考的重要性、對前進路上的必須工具缺乏認識的你。
本書要求:你要運用自我意識和批判思維的策略,以此來考察自己的夢想、價值觀、興趣、技能、需求、認同、自尊和關系。這將幫助你確立并達到與你個人成功愿景一致的目標。
二、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成功的要訣?
丹尼斯在《成功心理學》中羅列了成功七要素,分別是:自我意識、自我引導、自尊、積極思考、自律、自我激勵、積極關系。簡單粗暴地來說,你只要擁有這些要素,你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知道方向在哪以后,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去做。《成功心理學》與一般成功學書籍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書中有誠懇詳實的方法論供你參考,而一般成功學書籍都是勵志的口號居多。下面我將摘錄書中的七句話來解釋成功七要素。
1、對自己誠實,接觸自己的夢想、價值觀和興趣
誠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尤其是要面對不那么完美的自己。但是對自己誠實卻意味著能清楚看到你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的能力,盡管其中可能會夾雜著悲傷、憤怒、恐懼、羞恥……然而凡事都有雙面性,對自己誠實,也意味著你能夠明白,為了實現夢想你應該付出什么以及需要做些什么。我寧愿痛苦清醒地前進,也不愿意接受混沌無知的舒適。丹尼斯給到我們一個對自己了解程度的表格,填寫的過程特別困難,但是有助于我們了解自己。
看完上面的問題,你的內心有答案嗎?那就充滿勇氣去面對這種痛苦地情感吧,良藥苦口利于病,雖然疼,但是對你有幫助啊。
誠實地對待自己,是為了真正接觸自己的夢想、價值觀和興趣。夢想是能夠賦予人生以目標的對未來的抱負、期望和愿景。小時候老師都問過我們夢想,科學家、航天員、范冰冰……但在家長和外界的耳提面命中,我們一路學習打怪升級,早已把美麗浪漫的夢想拋之腦后,在我身邊還在為生計奔波的人中,很少有人還會記得當時他說的夢想是做一名科學家。當然了,夢想并不意味著愿望很大很遠,夢想可以是你期望的任何事情,可以是得到別人的認可,可以是謀得一份工作,只要你愿意有,那就可以。在追夢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爸爸讓我找一個穩定工作、媽媽讓我找一個賢惠老婆,我們也會萌發一種不讓爸媽失望的情感,忘記了其實我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和喜歡壞壞的女孩。努力讓自己滿意,而不是別人,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個過程很難受,因為可能會受到別人的指責。
再說說價值觀,價值觀是你選擇以之為生的信念和原則。我們的教育和學習決定了我們會擁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價值觀要考慮倫理,也就是你用來界定可接受的行為和判斷正誤的原則,粗暴來說,就是你得有原則,高智商的犯罪人群為什么這么讓人害怕?因為他們智商很高能力很強,卻沒什么倫理道德,這些人是對我們的安全最具有毀滅性的威脅的。
那人格呢?人格就是一個人的情感、認知和行為模式。人格決定了你的個性如何,樂觀開朗、內斂穩重、風趣幽默、堅強自律都是人格的表現,已經認清自己的我們要學會利用人格特質來幫助我們成功,這張人格自畫像幫助你認清自己的特質。
2、積極對待你的目標,正視壓力
何為目標?目標就是期望實現的結果,引導你努力的方向。它把你的夢想轉變成計劃,并把你的能力引向最大造福于你期望的方向中。你要積極對待你的目標,要知道,只有你自己才能實現它。在現實中,感情和倫理通常會改變我們前行的方向,很多女人前半生為丈夫而活,后半生為子女而活,把自己的夢想和目標藏在箱底,走了一條別人期待的路。但在《成功心理學》中,作者鼓勵我們選擇取悅自己的目標,也許會遭遇很多不理解與指責,但是你有責任去做最適合自己的事。
前一段時間,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壓力,每天愁的吃不好睡不好,但是我看身邊的同事,遇到火燒眉毛的事情他們都能心平氣和地拿起電話一件一件處理,我同事告訴我,壓力是正常的,如果你在工作中沒有壓力,說明你的工作完全沒有上升的空間。在壓力驟升的現代社會,學會排壓解壓顯得非常重要。丹尼斯在《成功心理學》中給出13種方法幫助我們,包括鍛煉、飲食健康、睡眠等,個人認為一定要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前學會排壓解壓,要是讓壓力壓垮了自己,幾乎可以遇到毀滅性的后果,別提想成功了,你連正常人的生活都過不上。
3、無論成就是大是小,擁有健康的自尊都能使你為自己的成就感覺良好
我們在前面說了要積極面對自己的目標,因為只有你才能實現它,對,只有你才可以,任何別人都不行,王思聰都不行的。所以在實現目標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我們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擁有了足夠自尊的我們,會相信自己值得成功和獲得快樂。健康的自尊會引導我們欣賞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而低自尊的人害怕承擔風險,對成功沒有信心,容易把問題和挫折看成是失敗。我經常有一種感覺,當我自我感覺良好時,我會很有信心嘗試新事物。在漫漫一生中,學會重視自己的價值有利于讓你走的更加遼遠。在這過程中,我們會遇到無數困難和問題,逃避是最不鼓勵的面對方法,因為逃避會讓你低視自己的價值,喪失對自己的信心,以我自己為例,我在逃避困難時整個人會變得非常萎靡和自卑,相反,鼓起勇氣迎頭面對問題時,我會萌發出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用書里的話說,就是自尊在上升。
有一句話流傳地很廣,“在成功之前說自尊心都是扯淡”,很多人都深以為然,我也是。在閱讀《成功心理學》的過程中,書里的觀點在佐證和補充這句話表達的內涵,這句話中的成功,是世俗意義上的金錢、名聲和地位的成就,自尊心是指沒有經過歷練的玻璃心,而我們倡導的自尊呢,是學會尊重自己、理解自己、學會喜歡自己,我的理解可以把這句話翻譯成:“如果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是金錢、名聲和地位,那我們在追求成功時應該放棄自己的玻璃心,學會理解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比如歷練不足),學會重視自己的價值,迎頭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填寫成就清單,測試一下你的自我尊重有沒有為你帶來成功。
4、積極思考讓我們動力十足,從而使好事成真
對于有些人來說,做到思考就已經很為難了,還要做到積極思考,那不是更為難嗎?我只能說,這就是我們和成功人士的差別。積極思考是指關注有益于我們自己、其他人和我們周圍世界的事物。丹尼斯說,當我們為自己積極思考時,我們就有信心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并克服障礙;當我們為其他人積極思考時,我們就有信心信任他人,并追問我們需要和想要什么。
想要學會積極思考,首先我們要尋找美好的事物,采納積極的習慣,培養感激的習慣。每天晚上給自己一些時間來尋找當天發生的事件中美好的部分,限制自己的抱怨和批評,這會讓你養成消極的性格,從而惡性循環。一個測試來判斷是否是積極思考者。
5、所有成功人士都依靠自律
這是一句說到天亮都說不完但是特別正確的話,你在吃飯睡覺打豆豆的時候,別人在學習工作技能,你在逛街刷信用卡時,別人在學習賺錢技能,你在抱著手機刷微博微信知乎時,別人在學習生活技能,你在吃燒烤喝啤酒時,別人在運動健身……你說,別人不成功誰成功?別人不瘦誰瘦?
自律,使你不被壞習慣分心,未達成自己的目標而必須做的事情的過程。依靠自律,你在想看電影時會堅持完成學習計劃,在想吃炸雞時會考慮身材,鬧鐘響起時你就能起床學習,自我約束的每日細小收獲積累起來都會成為非凡的成功。我認識一個漢子,近200斤的體重,每天堅持跑步十公里,忌口忌口再忌口,現在是130斤的帥哥萬人迷,跑步+忌口的習慣還在保持,這是我見過減肥最成功的人,也是我見過減肥最自律的人。
6、需求驅動我們的行為,尋求激勵自己的方式
我們都學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需求代表我們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東西,它驅動著我們許多的有意識行為,如果我們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會很容易失去生活的平衡,更別說什么成功了。需求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激勵著我們尋覓食物、尋找伙伴、尋求刺激,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不可忽視由內在萌發的需求,這會激勵著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一直努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茫茫然時需要激勵。人不是永動機,不能永遠充滿力氣地前行,如何尋找激勵自己的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激勵分為內部外部積極消極,但我認為,無論是哪種激勵,只要能鼓勵我們向著目標前進,就都可以存在。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持久的激勵發自內心,這也印證了為什么人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勵會產生兩種強烈對比的情感,就是欲望和恐懼,欲望有意識地驅動我們去實現目標,恐懼是由預期到危險而產生的不愉快感。欲望和自律讓我們堅守通向目標的艱難道路,想要成功,必須心懷欲望;而恐懼則會消耗我們積極的動力,所以我們要直面恐懼,要知道每個人都害怕失敗,無論他在之前取得過多大成功,失敗只是一種不受歡迎的結果,它不是終點,因為失敗是成功的媽媽啊,你要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失敗,經歷過太多事情以后才能放開心態去鼓舞別人。
7、學會管理你的時間和金錢
時間管理和理財知識是現在很流行的課程,很多人都會開課教你做時間管理,理財課更是數不勝數了,二者都是你能掌控的資源,如何利用將決定你是否會成功。丹尼斯對時間管理有六條經驗:
A、事先計劃,把時間花在看重的事情上
B、了解自己的時間去哪里了
C、為與目標相關的活動騰出時間
D、至少花7小時睡眠
E、將大部分時間用在緊迫且重要的事情上
F、列出待辦事項,然后照此堅持做下去
現在很多人學理財,就是意識到了解金錢的知識將有助于自己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并加強對未來的信心。金錢管理是指合理使用金錢以實現自己的目標,錢很重要,但錢不是我們的終點,金錢是實現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很多以金錢作為目標的人在實現所謂的目標后,便不知道再如何生活了,因為根據需求理論,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實現。
理財有一個基本的常識,就是開支小于收入,當你連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的時候,不要想著如何理財,這會讓你追求目標的動力消減,這時候你應該去努力賺錢。對我來說,理財首先要避免無關緊要的消費,把錢花在刀刃上就好,還需要抵制過度消費的誘惑,不要等到信用卡透支了再去后悔過度消費,還要盡量減少沖動消費,沖動個三四回,你的理財計劃會被打亂地一塌糊涂。
三、最后我們來說一說為什么要看這本書
我在大學碰到一個老師,上課給我們看陳安之,下課讓我們看成功學全集,說是要給我們增加自信心,在剛剛得到自主學習機會的大一階段,這些毒雞湯其實會消磨我們腳踏實地的價值觀。《成功心理學》和一般雞湯不同的地方在于作者試圖從理解自己(應用心理學)出發,找出一條內在的道路來鼓勵我們追求我們各自所理解的成功,在這本書里,他羅列了大量的測試習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寫出答案,根據你寫出的答案判斷你是怎么樣的人,再根據這些結果,給到我們切實可用的方案去執行。如果說一般的成功學是一大鍋粗制濫造加了雞精的湯,那這本《成功心理學》就是根據你的喜好、口味、生長環境等特意為你開的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