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開學初,我家毅同學跟著馬玲老師開始了網課學習。這可是他期待已久的了,因為馬老師是毅同學最崇拜的語文老師,這次終于不用等到寒暑假,每個星期都能和馬老師面對面交流,怎么不讓他高興呢!
這次和馬老師學習的是文言文,毅同學原來的水平如何呢?記得他四年級時,我給他讀《世說新語》,我兀自讀得高興,他卻說:“媽媽,單看每個字我都認識,怎么合在一起我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呢?”唉,實在掃興。
所以為了保證他的學習效果,剛開始,我都是和他一起聽課。這一聽,可不得了,馬老師的大文言課程實在是太有挑戰(zhàn)性了。每一節(jié)課至少有三四篇的短文,有句讀、有翻譯、有內容的理解、還有聯系自身的感悟。這么深的課程,小學五年級的毅能夠接受嗎?嘿嘿,每節(jié)課都積極得很,搶麥、搶答還學會了打字搶注意力。每周的一個小時的課程,飛一樣就過去了。慢慢地,我都不需要在旁邊等待提供幫助了。
也許有人會問,網課網課,別是課上熱鬧,課下就忘了吧?當然不會,馬老師每次都要留復習和預習的作業(yè),每一周都要有五六篇文言文的量。毅同學短短一個學期接觸的文言,就要趕上一個初一的學生整年的量了。怪不得,他的句讀水平、理解能力都在噌噌地上漲呢!我們出游,他看到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脫口而出;我們交談,論及院中的小西紅柿,他說:一日而色變,妙哉妙哉!《三國演義》也讀得津津有味,這還是那個曾經連《西游記》都拒絕的男孩嗎?
為啥毅同學的轉變如此之大呢?除了馬玲老師善于鼓勵、反饋及時、課堂形式靈活新穎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大文言初階課程》的內容設計得好。我自己也是一名語文老師,中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厭惡程度,僅次于作文。可能是因為時間久遠、缺乏背景知識,而且還不能與自己的生活產生聯系吧!
但是,馬老師的文言課,每一次都通過作文,讓文言中內容喚起學生的共鳴、引發(fā)他們的思考。我們上了13次課,已經寫了12篇文章,共計11124字,有記敘文、議論文甚至還有一篇是文言文。達成這樣的成就,不過是一個學期而已。馬老師的作文,選材廣泛、內容新穎,孩子頗愛動筆,連我都很受觸動。有一回,馬老師要孩子們在讀完范仲淹的故事后,談談自律。我正在為毅同學不能自律的事情而頭痛,沒想到馬老師已經借古人而達到了父母所期待的教育效果。那次作文之后,毅同學對待寫作業(yè)這項困難的態(tài)度,可是有長足進步。還有一次,馬老師讓寫寫團隊精神。孩子沒參加過團隊活動怎么辦?馬老師的要求,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啊!于是,我們一家三口,迅速組成一支小團隊,開啟了為期兩日的背包客之旅。哈哈,一千多字的文章,兒子不到兩個小時就完成了。
每周二上午發(fā)作文點評的時刻,是我和孩子爸最期待的;每周二晚上七點半,是孩子最期待的搶麥時間。跟著馬玲老師學文言文,不僅僅孩子在進步,連家長都受益匪淺。跟著馬玲老師學文言,媽媽終于不再擔心孩子的作文啦!
日更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