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村草
1.
兩年前,有小伙伴興致沖沖地找到我說,我要學車,有沒有好的駕照推薦?
我說,我初來乍到,駕照也沒考,這個市場我不太了解。
他說,我再去其他地方了解下看一下,工作十來年了,一直還沒把車學出來,是應該考了。
我說,我支持你。
后來,慢慢失去了聯系。
第二年,因為工作的關系,跟領導一起出差,不會開車的我,有時候必須要代替領導喝酒,返程的路上領導開車。
所以我越來越開始感覺到考駕照的重要性。
于是開始對比駕校、了解開車的基本知識、跟朋友了解不同路況下開車的注意事項,然后開始報名、體檢、做題、路考…
中間偶爾會在朋友圈分享學車的故事與經歷,那位小伙伴給我留言,你在哪報名的?我還沒報名呢!
于是又重新建立鏈接,跟他說如何對比駕校做出的選擇,價格多少,服務怎樣之類的話。
然后建議他,你也報名我們一起過來學吧,這邊教練都很熟悉了,你過來學的肯定更快、安排考試更早。
他說,大熱天的,先不去了,等秋后再說。
無奈,熱臉貼了冷屁股,于是我繼續鬧著火熱的太陽請假出去練車、汗如雨下,衣服濕了一身又一身;晚上跟教練拼酒、喝了一杯又一杯,第二天仍然要一早起床去練車。
很快,駕照考出來了。
駕照到手之后,手癢難耐,于是終于有了合適的機會買到了小車,利用周末自駕出游。
他看到之后又留言,哇!你都買車了!我想學車最近還一直沒去呢,等夏天過了我就報名去學車,對了,你在哪個駕校報名的來?
我cao!
2.
前段時間,老大哥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很沉重的狀態:對不起,我已經不辦證了!并附加了一個聊天記錄的截屏。
我好奇,哥哥做資質代辦(證件)起家,從一無所有到現在幾家公司,銷售額逐年遞增,怎么會放棄主業不做了呢?
看了聊天記錄才發現,業務不做是假,對客戶的問題生氣才是真。
原來從他自己創業以后,就有客戶一直在跟他咨詢證件代辦的事情,從剛開始的業務開始咨詢,五年已經過去了,該客戶咨詢他了無數次、無數個種類的證件,但是卻沒有跟他進行過合作,這次同樣還是跟他詢問最新的證件的消息。
他一氣之下回復道:從五年前我剛開始創業你就開始咨詢,五年來,我們涉及到的業務你咨詢了一遍,卻沒有下決心跟我合作過一次!對不起,我的這塊業務不做了!請您找其他公司咨詢吧!
如果是我,我可能也要瘋了。
3.
從大學時,我們就喜歡出去旅游,說是旅游,其實就是窮游,把打工賺來的錢、生活費擠出來的錢留著,等有時間時,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住最便宜的賓館、吃的是地攤、去旅游景點,手里揣著錢什么都不舍的買…
即使是這樣,幾年下來,祖國的大好河山,很多地方都已經有了我們的足跡。
在旅行的過程中,一些有趣的經歷開始讓我們在與別人的交談中找到話題,一些別人沒經歷過的見聞開始陸續豐富起我們的世界觀,心胸、眼界也開始打開。
當初很多小伙伴不愿意與我們一起出游,理由是沒錢出去玩什么玩?太掉價!還不如在宿舍看電影!
現在,再回頭看當初那些不愿意跟我們一起出游的伙伴們,雖然畢業后賺錢了,可依然背負著沒錢旅行的包袱,始終也沒有過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真省下錢了嗎?
貌似也沒有攢下多少錢。
4.
好多人就是這樣,等天氣涼快了再去報名學駕照,等準備好了再去培訓班報名你想學的東西,等有錢了再出去旅行,等有錢了再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想問:等來等去,你想做的事情做了嗎?
所以到頭來就會發現:
等到找工作時看到自己相中的職位必須要求有駕照,才后悔當初要是早考了有多好?
等到真正掉進水中時才后悔,假如當初能學會游泳改有多好?
等到別人面對著世界地圖對全世界各地的景區滔滔不絕時,才后悔當初為什么沒能跟同學出去旅行?
等到父母老的走不動時,才感慨為什么年輕時沒有及時行孝?
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呢?只不過是空悲傷罷了!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事情熬不過一個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