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不懂愛!

001

小區(qū)里,有個孩子讀幼兒園大班,已經快六歲了。他媽媽不上班,只照顧他。按理來說,孩子已經上學了,媽媽應該覺得輕松才是。但是,聽家人聊起,說這孩子媽媽其實也非常辛苦。因為孩子雖然快六歲了,但還不會自己吃飯。所以,他媽媽每天按時送他去學校,然后回家買菜,收拾家里,就忙著午飯,在孩子中午休息前得趕到學校,接孩子回來,因為得喂飯。學校去一趟得半個小時,來回就是一個小時。每天路上就是快三個小時。當問到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學著吃飯,說不會。放在學校更是大哭大鬧,家長一天都舍不得,就接回來,繼續(xù)伺候。

哎,這就是愛過了。孩子奶奶感嘆到。

剛上班那會兒,有個剛入職的同事小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與其他部門的一個男孩子戀愛了。小安眉清目秀,小巧玲瓏。男孩子高大帥氣,才華橫溢,非常般配的一對。兩個人在一起也是你儂我儂。但是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兩個人就分手了。分手后雙方都特別難過,有一次午餐時,小安說,我真的很愛他,可是為什么愛就不能長久呢……說完,眼淚就留下來了。

小時候有個鄰居。用現(xiàn)在的話來形容,那家的男主就是個渣男。酗酒,罵妻子,打孩子……估計是他妻子實在受不了,帶著孩子離開了。當時的他還要死要活,成天喝的醉醺醺的。喝完之后就開始說,她(妻子)和孩子走了,這日子要這么過,還不如死了算了……街坊鄰居也是象征性的勸說一下。心里卻特別不理解他,既然你這么離不開妻兒,為什么不對他們好點兒呢……不到一個星期,他就笑嘻嘻的,說找到一個新的伴侶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002

其實那位孩子的媽媽不是愛過了,是她根本就不懂的什么是愛。真正的母愛應該是促進孩子的成長,使孩子越來越有能力去獨立生活;而母親自己,在陪伴孩子獨立成長過程中,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在給予孩子愛和自由時,也能做到對自己的克制與反省,培養(yǎng)對孩子的觀察能力……從而感受到生命自然成長的能量,敬畏生命。表面上照顧的細致無微,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是剝奪孩子鍛煉進入社會生存的能力。

墜入情網只是達到愛的彼岸的開始,但絕不是愛本身。墜入情網的“愛”不會太持久,不管我們愛的是誰,或早或晚,我們都會從情網的羈絆中爬出來,不管多么令人眩暈的戀情,終有一天會消失,如果能繼續(xù),會被另外一種更深次的感情所代替。這種感情能讓雙方理智的看待自己的感情,并能彼此鼓勵,有信心一起迎接生活中的挑戰(zhàn),彼此成長。

依賴也不是愛,而只是一種病態(tài)的心理,這種依賴心理是多是由于小時候的成長經歷造成的。如果一個孩子長時間在孤獨與冷漠中長大,就會產生過度依賴的心理,長大后就只想索取,而不會付出。會以愛的名義去依賴另一半,而使對方感到窒息。


圖片來源于網絡

003

愛有很多種。親子之間的愛,情侶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師徒之間的愛……這所有的愛,用斯科特.派克的話來講,到最后應該歸于同一個歸宿:這份愛促進了雙方的心智成熟和人性的進步,如果不是,都不是真正的愛。

所以,當你養(yǎng)育孩子時,如果孩子要去玩水,只要保證了安全,就讓孩子去吧。這樣孩子不僅感受到了水的獨特與神奇,你也將體會到一個新生命對我們習以為常的環(huán)境保有無限熱情時的感動;所以,當你愛上了他(她),而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更好的去愛時,想想怎樣才能讓對方更好的做自己,得到成長與提高,那應該就是最好的愛對方的方式;所以,當你準備依賴或者被他人依賴時,要知道這并不是愛,愛不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正如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提到的一樣,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