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如何形容它的魅力呢,其實有個例句應該大部分8090不陌生----相聲(講究說學逗唱......)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所在,活用!
那該如何學語言呢,經常聽長輩或者同齡人抱怨記性不好,記憶力減退等原因,當然,我們不得不佩服在發育年齡的孩子們的記性確實優秀,但這不可以成為學習語言的自我障礙。
還記得學校里學語文,學英語,學政治,學歷史....全部都是要求背誦的,應該是只要求背,誦不誦是你自己的事,母語的科目很容易被大部分人掌握,而外語或者方言則真心略知一二,偶爾顯擺可以,實際應用則是有心卻是口難開,為什么呢?
因為大部分人只學不用;就我自己來講,廣東話,閩南話都基本會聽,因為之前有特意去學習這兩個方言的單字、單詞、簡易句型,要我自己說或者與當地人對話,除了拗口就剩下聽不懂了。
好吧,現在聊聊外語,九年義務教育,應該最少有三年里有英語教學吧,經濟發達地區甚至從幼兒園小班考試就教授英文了,可一到國外,絕大部分人一開始就是開不了口,聽不清聽不懂,上語言班有效果可僅限于課堂教學的,瘋狂英語教導大家瘋狂記單詞,大膽開口說,起初收效不錯,最少懂得說敢說了,可還是碰上了瓶頸,因為你說的永遠是大山剛來中國學相聲時那樣,言其言而不通其意,所以造成用中式思維洗禮過的外語與外國人碰撞交流,還老記不住,或者一學就忘...
還是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母語的吧:先從認人開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小明小紅小軍....)再而就是(我要我來我去我餓....)以自我為中心向外屆表達,接著被(不可以、可以、不要、要、必須....)各種糾正式命令語氣控制著,最后(我們一起,你不可以,大家.....)算作正式可以交流溝通了。既然人都是用嘴巴說話的,那自然外國人跟我們是一樣學的,而我們學外語就是只學到自我表達的地步就荒廢了,幾年不用就忘了,與其三天背滿一千個單詞,不如三個單詞應用在各種場合1000詞,我們生活中能用上的單詞句子也就那幾百個,背下來容易,能活用一半就是外語通了,全部都活用就可以算語言專家了,所以,你想好怎么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