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出于愛,人都不舍得浮躁吧。
十幾年來,我唯一堅持的就是寫作。現實中,我不善言辭,為了表達自己,我選擇了文字。
這段時間,我瘋狂地愛上了讀書寫作,每月書都是十幾本十幾本往家里放。書架已經放不下了,就放在床頭柜,餐桌,茶幾上,總之滿屋子都是書。別人的安全感出于金錢戀人,我的安全感都來自那些書。
我不停的買書,幻想著有天可以坐在書上,睡在書中。白天泡茶,晚上飲咖啡。閑時喝點清水,感慨連天時,抱著紅酒賣醉。
我愛書,就像愛貓一樣。書與貓都讓人著迷,卻又永遠猜不透,那種神秘感讓人欲罷不能。
我是個成家了的女人。每日看書寫作,整日只與書為伴,老公多半是會不高興的。但他也羨慕我,說我能有個興趣愛好真好。
日復一日,見我對書的喜愛只增不減,繁瑣家務都由他一人操持,他也終于忍不住了。但他沒讓我放棄讀書,他只說:“你若真能從寫作中掙來錢,我就支持你。”
我默不作聲。但知道這事我還沒想過,在我心里讀書是神圣的,就是因為愛。如果想要讀書掙錢,那還不如找別的出路。我不想為掙錢而去讀書。對我來說,這個目的不純粹,讀書是讀書,掙錢是掙錢,不一樣。
我想,我還是有自己的堅持。
閱讀與寫作就像兩個神仙眷侶,讀的書多了,自然就忍不住要輸出。輸出多了,身體被掏空之后,又渴望被填滿。我也每天都處在這個過程中。
不讓我寫作,就像不讓我看書,這事已上升到身體需求,別無他法。
老公不愛看書,他自然也不懂寫作。這幾年自媒體很火,前幾個月他也想玩玩,硬是在電腦前憋了幾個小時,但只稀稀拉拉出來幾行字,他不得不放棄。
他是個商人,他對錢感興趣。他研究過自媒體,跟我說,你寫文章一定要垂直細分,這樣才能吸粉。你的文章要日更,這樣才不會被人忘記。你一定要想好標題,文字要有代入感……
老公雖不會寫作,但當個“老師”卻沒問題。他說的話我都聽進去了,我覺得他說的都對。
但沒按他的要求來。
他說日更,我從沒想過。我真心覺得寫作是一件“消耗才華”的事,文字的輸出就像抽血,你一直抽,總有一天會死。日更的前提是什么,按我現在的寫作速度,我必須埋頭苦干,半天才輸出一篇,文筆還青澀得羞人。
這都不是關鍵,我也看到簡書上很多逼自己日更的人,他們的文章也是干貨滿滿,很有見解。但我知道他們日更的背后,是白日瘋狂看書,夜里苦思冥想的付出。光是這么一想,我就否認了。我現在每日安逸,不愁吃喝,想買的東西也都能買上,何苦把自己逼得這么慘。閱讀寫作不就是為了開心嗎?如果不開心,我做它干什么。
要掙錢,我大可不必寫作,炒股炒比特幣還不比這來錢快。
但我不滿足,我永遠知道自己內心渴望的是啥,剝開自我本我,有個超我就在那。
老公說的垂直細分,我也沒細想。在簡書上寫簡介的時候,我就在想寫什么呢?到這會兒都沒想明白。
我是個雜食動物,葷素都愛。我看的書也很雜,心理學,哲學,占星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小說,國學,歷史等等(還有很多不知道屬于哪類的)。
我也試圖想哪天能定下來,選一個方向,深入研究。但這就像問我割左手還是右手?非到迫不得已,誰去割自己的手。我還沒到迫不得已的時候,所以我選擇做個四肢健全的人。
我不選擇細分還有一個原因,我認為所有學問都是相通的。
打個簡單的比喻,星座有十二星座,血型有四種,人格有九種,連氣質類型都有四種,主要看你研究的是什么,但本質都一樣。人是有共性的,這種共性也叫人性。但如果追本溯源,結果都是一樣的。
我認為那些信科學反宗教的人,沒真的理解科學。科學是什么,就是探索看的到摸得著的物質世界。宗教恰恰相反,它探索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科學認為看不見摸不著就不是真理,但從客觀的角度說,沒有想象力,就沒有科學。而想象力也看不見摸不著,它就不存在嗎?
科學與宗教就好比事物的正反兩面,只看到一面的人,永遠不能說自己看到了真理。
我想看到一個千奇百怪的世界,不必鋒芒,但卻完美。所以我不會去選擇,細分我的文章。懂得的人,自然會忍不住關注,不懂得的人,騙他進來又何用。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關于閱讀與寫作,我還有很多想法,有機會下次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