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成為男人的好學校,愿你能陪他從青澀到成熟
文:羅二寶
幾個玩的好的閨蜜專門建了一個微信群,除了日常聊天分享育兒趣事以及邀約出門游玩等事項,微信群還有另外兩大功能,一是吐槽自家婆婆、二是吐槽自家老公。婆媳問題向來是難題,所以暫且不論述,吐槽老公這事比較有意思。
昨晚的吐槽是由東東媽發起的,東東媽在群里發消息:“我家東爸真不是人,我感冒嚴重怕傳染給孩子,讓他單獨在一個房間照顧一晚孩子,結果他睡的像個死豬一樣,好在我不放心,半夜跑去看了眼,娃把被子踢了,整個人都露在外面。要不是我發現的及時,指不定就把東東給凍感冒了。你說平時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下就算了,關鍵時刻還這么掉鏈子,我這找的是什么老公!”
馬上暢暢媽也開始說:“東東媽,你就別氣了,起碼東東爸偶爾還幫你掃下地,我家的才是真懶,到現在還喜歡玩游戲,氣的我已經拔插頭、斷網鬧了好幾次了,依舊老樣子,啥改觀都沒有,好像孩子是我一個人的,這年頭的男人咋都這樣。”
順順媽也跟著說:“哎呀,就算你們兩個的男人懶,好歹人家在過個節呀啥的知道給你們送點禮物意思意思,我家是又懶又不浪漫,成天跟一群哥們在外胡吃海喝的,自顧自己瀟灑自在。因為孩子的事動不動就吵架,最不該要的估計數我家老公了。”
看到她們幾個吐槽吐的停不下來,作為幾個中間孩子最大,年齡最大的過來人,我向她們傳授了一點小經驗和小思考。
男人和女人本身就存在身體結構差異性,所以無論是體力還是思維方面也有著不同之處,這也導致了另外一個不同:當一個孩子出生后,女人瞬間覺得和這個孩子產生了無比的親密性,愛不釋手,而往往男人對孩子的感覺比較遲鈍。
在我家大寶一歲以內,寶爸基本沒怎么抱過大寶,一直到一歲過后大寶會喊人會交流可以互動,寶爸才對大寶產生一點興趣。隨著大寶年齡增長,這種互動越來越頻繁,當大寶甜甜地喊一句:“爸爸抱”,寶爸眉開眼笑。再大一些,大寶對著出差的寶爸說:“爸爸,我想你了。”寶爸忙完業務馬不停蹄趕回家。如今大寶四歲不到,寶爸對大寶卻越來越上心,看到漂亮的衣服鞋子會立馬買回來,只要有時間就會陪大寶玩給他講繪本等。
對于這個問題我和寶爸討論過,問及他為什么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完全沒有當爸的模樣。寶爸說那個時候覺得孩子一點都不好玩,所以對孩子沒什么感覺,后來孩子慢慢長大可以互動交流就覺得有意思多了。
你看,男人思維明顯跟女人不在一個頻道嘛,女人自打孩子一出生就覺得孩子的一顰一笑都充滿樂趣,第一次笑、第一次出牙、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等等這些在我們女人眼里都是那么有意思,可男人們卻完全沒感覺呀,大概這也和孩子在我們肚子里呆了十個月有關吧。
當你接受這一差異性后就比較好理解男人的那些行為了,不急不惱靜待男人被孩子的成長變化吸引住,自愿為孩子付出吧。
孩子越小,男人和女人的矛盾越多,所以在孩子三歲以內,女人要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不然家里一定會因為孩子問題而雞飛狗跳的。女人既要伺候孩子吃喝拉撒睡,還得忙活家務活,甚至白天還要繼續上班,每當女人在家里忙的暈頭轉向,結果男人還喝的不省人事被人送回來,吐的一塌糊涂時,你恨不得把這個男人一把丟出大門外。
男人平時不管孩子也就罷了,偏偏還喜歡批評女人這沒做好那沒弄好,孩子的什么什么應該怎么弄,你怒火中燒,心里暗自罵:“你這么會指揮,咋不自己弄呢,不做還有理反而批評我這做了事的人。”
尤其遇到孩子生病的時候,那更是不得了,男人的指責會馬上蹦出來:“你怎么照顧孩子的,居然把孩子弄病了。”本就焦慮上火的你真恨不得掐死這個男人算了。
如果做個問卷調查,估計90%的家庭里都有過這樣的現象,女人在忙孩子,男人卻在沙發上悠閑自在的玩手機或者在書房里玩電腦。
這些歲月我都曾經歷過,不過因為我的自我調節和積極樂觀精神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迎來了寶爸的轉變,不僅對孩子很上心,而且成熟了許多,勤快了許多,細致了許多,一家人越來越幸福。
其實我也沒有啥秘訣,第一,在寶爸最初不參與育兒的階段開開心心地獨自一人帶娃,做家務,辛苦但不抱怨;第二,孩子逐漸有自我意識的時候常常告訴他爸爸是家里的英雄,會保護媽媽和寶貝;我教會孩子記住的第一個電話號碼是寶爸的喲。第三,教會孩子關心寶爸,每當寶爸有個傷風感冒或者磕磕碰碰時,關心的話語讓孩子說出來;第四,慢慢學會示弱;比如孩子大了重了抱不動,讓寶爸幫忙抱。第五,有想法和訴求主動告知,不生悶氣;比如希望寶爸節日送個禮物或者出差帶個啥,主動電話短信告知。
好女人是男人的好學校,當我們找的另一半成長沒有我們快時,請耐心一點點,在培養男人盡快畢業的同時,見證這個男人從青澀走向成熟,有一天他會讓你倍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