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映山紅、杜鵑花綻放的季節,坐落在蒼翠的大山中間的學校三樓的教室里,我們正在迎著畢業季。
每個同學都有一個具有特色的抄歌詞的本子,對于70后80后,這應該是一段獨特的記憶吧!我自然也不會少,一個綠色塑料封皮的歌詞本,抄滿了各種各樣的流行歌曲,貼滿了貼畫。借同學的本子傳抄了一首《愛如潮水》。
但我并不會唱那首歌,當時班上兩位,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稱得上是男神或者是學霸的同學,拿著我本子,忘我的唱《愛如潮水》,在那里唱啊唱啊唱…仿佛時間停止,我才知道原來這首歌這么好聽,唱這首歌的人叫張信哲。
以后,就開始關注張信哲。高中了,緊張而忙碌的學習,音樂成了一種最好的調節。周末,少不了到一中門口的巷子里,去蹭歌聽,淘一盤自己喜歡的磁帶,那個時候還沒有普及CD。
買回磁帶,在宿舍里,一遍一遍反復的聽。還記得在那個月光皎潔的晚上,突然晚自習放飛自我!我幾個女同學圍坐在桌子邊,一起唱那首《找鑰匙》,燕唱的最投入…我們就這么逐字逐句的學著,正唱得投入的時候,發現門邊站著那位因唱《小白楊》成名的政教處主任,正嚴峻的像容嬤嬤一樣盯著我們,那犀利的眼神至今還記得…盡管他一句話沒說,我們已悄悄的閉嘴…
《愛就一個字》,雖然,對當時阿哲那個3、7分的發型頗有些感覺不上眼,毫不影響對那首歌的熱愛。不久,《信仰》等等又成了宿舍里的熱門歌曲,當然,在唱這歌的時候,燕同學也是毫不吝惜自己歌聲,對了,燕那時候有一件閃閃發亮T恤,我們說她像廣告里的裝扮,于是,她也很配合的說起了廣告詞:“我沒有錢,可是我要上網”…
《愛如潮水》《信仰》《別讓情兩難》,是它們讓忙碌而又緊張的中學時代變得有聲有色有樂趣,甚至,也因為同樣喜歡一首歌的人而變得有期盼。
轉眼到了大學,在602,也有這樣一位哲迷,那就是曦姐(雖然她比我小幾個月,雖然她很愛爆粗口,不知道現在改了沒有),在最迷茫的時候,是曦姐的CD機和一堆的阿哲的專輯陪我渡過。
多年以后,各自忙碌,很少叨叨,但一看到她的信息,一般一個鏈接或者就三個字,“看某臺”,不用多問,就知道一定是關于阿哲的消息。
莉,高中不同校,她是同學的同學,見過一兩次。大學也不同校,但卻因為阿哲,把我們聯系在一起。財院的宿舍里,細數過他的演唱會,新出的專輯。
如今,我們早已嫁做他人婦,為人母,忙碌的生活中也疏于聯系,發幾個字,看某個臺,或者甩一個鏈接。不多言,也就明白,哲。
那年暑假回家,電視劇《梧桐雨》熱播,本來對這個電視劇并沒有太大的熱情,但因為它的主題曲是《有一個人想我就好》,追劇只為聽阿哲。
大學期間,節衣縮食兩件事,一是買書,二是買專輯,噴水池旁邊的音像店里逛過無數次,《我好想》拿起又放下,對于一個月生活費300-400來說,一張50元的CD,算是奢侈品。
《白月光》專輯來了,和曦姐一起去淘了一張CD,在宿舍反復循環播放,MV的每個場景都記得清清楚楚,靜靜的聽著,仿佛就在昨天。生日的時候,曦姐送給我的粵語磁帶,淡紫色的背景和憂郁的容顏,絕配。
畢業了各奔東西,但是我們仍然忘不了彼此的愛好,阿哲的《玩物哲學》,曦姐送給我,等我翻開這本書,對阿哲的了解,又更深了一層,他對藏品的執著,讓我知道,有些歲月你不曾參與,但是那些歲月留下來的珍品卻會豐富你的生命。
后來啊,我的學生也會在我面前說起他們的偶像,當曉同學問我喜歡哪個明星的時候,我說這個名字,我忘不了那個小小的95后女生眼神里的驚恐,就仿佛我是一個剛從金字塔里蹦出來的木乃伊一樣的古老。這,就叫代溝。
然而,每一個年代,都有屬于自己的一段記憶。
喜歡一個聲音,貫穿到生命里。無論處于何時何地,只要熟悉的旋律響起,就會把曾經的記憶喚醒,或許,從不曾忘記。
走到路邊,聽到商店里傳出他的聲音,忍不住駐足傾聽,去商場,聽到他就想多停留一會兒,癡人癡事癡狂…那有什么關系呢?
抑或陽光明媚,抑或烏云密布,或是煩心或是快樂,打開搜藏夾,把他的歌曲循環,總有一個旋律,能夠讓你追憶似水的年華與青春。
當聽說他的微博推薦了一本《狐貍與星》的時候,瀟特地為我設置了活動,迫不及待收入囊中。有一種惦念,已經不是在聽歌,更是在聽一段記憶和一段成長的經歷。
歲月在每個人臉上留下痕跡,痕跡背后依舊有一顆年輕的心。歲月雕刻了容顏,才華驚艷了時光。有情世間,無別…
怎么羨慕天空的飛鳥,
沒有愛的人很渺小
把你的發絲當成戒指繞 ,
溫柔烙印再也抹不掉,誰忘得了
離別滋味我從不知道 ,
等你的信啊天涯海角 ,
它藏不住你的感情線條 ,
隱隱約約我都看的到 ,
有字句燃燒,有雪花輕飄,如獲至寶
有個人想我就好, 像被月光擁抱
你悄悄住進我的心靈城堡
我們有彼此可依靠 有個人想我就好
像被月光擁抱你悄悄進我的心靈城堡
黑暗偷偷潛逃 我能明瞭 你的沉默你的笑
我終于明瞭 你有多重要!
《有情世間》
愛過活過 ,今生已值得
我們唱著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愛過恨過
此生我活過 今宵別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