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作者:主編:石宣
20171218徐海波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分享(上海,第475天)
很多時侯,父母在對孩子說“不”的時侯,沒有及時告訴孩子為什么。因為孩子不理解,又不知道你的理由,所以引發孩子對大人逆反和頂撞。
案例1:17歲的女兒晚回家
不恰當的表述
媽媽:再這么晚回來,以后就別回來了。
孩子:媽媽不是真的不讓我回來,只是生氣了。只要讓她不生氣就好了。
參考表述
媽媽:當你很晚還沒有回來的時候,我覺得很擔心,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下次如果你晚回來,希望你打電話告訴我原因,這樣我心里就有數了,好嗎?
孩子:媽媽擔心我的安全,如果我晚回家,要提前告訴媽媽。
專家點評
明明希望孩子每天安全回家,卻要把她推出門外。用拒絕的方式說,會讓事態更加嚴重。
父母發脾氣是無法讓孩子知道你的真實感受,孩子只看到了父母的生氣,沒有看到父母的需要。
除了告訴孩子父母的擔心,也要告訴孩子怎么做才能讓父母不擔心,重點要放在如何不擔心上。讓孩子不但看到問題,還要看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孩子既看到了父母對她的行為的擔心,又看到了父母擔心背后的愛。
經常這樣引導孩子,孩子就會形成面對問題時的習慣:發生事情的時侯,不但看到問題,更注重解決問題。
(全文請閱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28卷P.135)
一點想法
(Booboo微思錄):
1.我們這一生,你是把它當作一個考場,還是一個游樂場呢?
當事情出現問題時,你真正站在了解決的角度嗎?還是選擇制作問題?
……
我們的選擇,構建我們生命的品質。
我們說話之際其實也在作出選擇:我選擇說什么;我選擇怎樣的語速、語氣來說這些話;……。
2.讓我們每天說出的每一句話語,都要經過三道門:
這句話是【真實】的嗎?
這句話是【有必要】的嗎?
這句話是【仁慈】的嗎?
3.重要選擇的三個標準:
(1)心的選擇(興奮、喜悅);
(2)從愛與合一的視角選擇(不做基于恐懼和分離視角的選擇);
(3)選擇最大的回力標:整體的最佳利益。
4.智慧大沖浪:
從“參考表述”中,您能提煉出什么表達公式嗎?
“參考表述”有沒有進一步完善的可能?
Booboo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