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年2月一場全國性質的疫情大爆發,自己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正當心情失落之際,急需找到心靈寄托的地方。偶然間,與老友梅子姐聊聊近期的狀況。梅姐說她可以1小時讀完一本書,本年度的閱讀目標是500本書。當時感覺蠻震驚的,之前我自以為一月2-3本,一年五六十本已經很是極限了。不過,還是想試試。在梅姐的介紹下,我參加了嘆號老師的“高效閱讀訓練營”。
? ? ? ? 一? 顧慮期
? ? ? ? 一本300頁左右的書籍,按照正常的閱讀方式就是看下目錄,從頭到尾逐詞逐句的閱讀理解。怎么可能一個小時能夠讀完呢?即使快速翻閱完了又有什么意義呢?我覺得訓練營開始前自己還是活在固有思維和長久以來自我構建的舒適區內。一邊準備著需要挑戰閱讀的書籍,一邊找尋新的職業起點,一邊按照原來閱讀方式讀書。焦慮和顧慮交織在一起的十來天內,艱難度過。
? ? ? 二 學習期
? ? ? 終于迎來了訓練營,嘆號老師首先打破我們固有思維和閱讀方式,用“先總后分再總”的閱讀邏輯,逐步帶著我們去探索新的閱讀路線。也鼓勵我們要有“放下”的勇氣才有“拿起”的力量收獲。我一開始也是非常擔心這樣的閱讀方式會丟失書中的精華所在,擔心丟掉很多關鍵的觀點、詞句等等。不過,通過闖關式學習,發現之前的顧慮都是多余的。在快速掌握框架之后,尋找關鍵內容解釋,享受與作者對話的感覺,不是讓書帶著我們走而是我們與書共創交流對話。這樣對我們理解作者、讀懂作者、實踐聯想都非常有意義。在學習期,自己收獲如下:
? ? ? 1? 從“拒絕”到“痛苦”再到“接受”最終“享受”!特別好的體驗!在我們接受一個新的事物或者走出舒適區的時候,一般都是先從“拒絕”開始,而且感受到因為打破常規而帶來的“痛苦”,但是隨著我們對新事物的理解和掌握我們慢慢的開始“接受”,并逐步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新的世界成為一體,開始“享受”新的天地。這種過程跟我們職場很相似,每個人都希望一直活在“舒適區”,可是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躲不過命運安排的起起落落。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無論讀書還是工作,都需要在每一個維度都努力做好自己,快速把“拒絕”變為“享受”!
? ? ? 2? 從“粗曠感知”訓練“結構感知”!之前,我們讀書,急事咬牙讀完了一本書,回顧的時候,白茫茫一片。沒有任何的印象與認知。通過“結構化”閱讀的方式,讓我們有了新的認知,更加縱覽橫看的視角去讀書。更有全局感。正如我們去開展一項工作,如果不能先把整體框架做梳理的話,我們只能一步看一步走。有可能迷失在路途。如果,確定好目的,制定好路線,對于職場行路來講會是有很大幫助。
? ? ? 3 “反客為主”思維定位~邏輯構架~KEY words~內容挖掘,有種“向死而生”的既視感,我們需要跟作者構建好聯系與友誼。明確書的目標目的,明確我們的目標目的,開始進行交手。架構到關鍵詞再到具體內容挖掘。
? ? ? ? 總體概括學習期收獲的話,應該是自我迭代的過程:從“迷途尋路”轉化為“地圖指引”,從“被動牽引”轉化為“主動出擊”,從“盲目撒網”轉化為“定點捕撈”。
? ? ? ? 三 挑戰期
? ? ? ? 挑戰期,帶給我的很大的收獲在于“贏己”,我知道訓練營高手如云,我知道自己還有一些固化思維在于逐詞逐句,我更知道自己現在職場處境不能給我安心的時間。但是,我還是要爭取一搏,非常開心的是我完成了52本書,8個主題的閱讀。我覺得可以用幾個短語來形容收獲吧。“堅持就是勝利”? “目標導向下的所向披靡”? “突破舒適區后的酣暢淋漓”? “構建知識體系后的春暖花開”。
? ? ? 在挑戰期,我們真的需要做到“大量的輸入+重點的運算+多樣的輸出”才能真正享受閱讀帶給我們的樂趣,并且愛上閱讀并對閱讀上癮。
? ? ? ? 訓練營結束了,我也有了新的職業起點。當前看,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但是,我依舊懷著感恩的心態去迎接這個挑戰,幫我的雇主在人才資產? 文化資產? 組織資產三個方面有所沉淀。非常感謝梅姐的引導? 嘆號老師的指導? 第九期訓練營伙伴的陪伴。很慶幸自己在非常失落的這段時間里,遇到了這么多愛學習愛挑戰愛成長的伙伴。我唯一沒有做好的也許就是沒有過多參與互動,有點遺憾。不過,會繼續支持嘆號老師的高效閱讀訓練營,因為這是一個傳遞正能量? 帶來真能力的學習組織。
? ? ? ? 2020,中國,加油!嘆號高效閱讀訓練營,加油!每一個正能量善良伙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