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感到心力交瘁?
你是否曾感到勞累過度卻又沒有發揮所能?
你是否曾覺得自己只擅長做瑣碎小事?
你是否曾感到自己忙忙碌碌卻又效率低下?
你是否覺得自己一直在奔忙,卻總是到不了任何地方?
當我看到這5個問題時,我立馬就被《精要主義》這本書給吸引了,這本書就像一劑解藥,能夠化解繁忙生活的無力感。或者說它是讓我擺脫目前混沌繁雜瑣碎生活的一個希望,而正是這種奇怪的感覺讓我一直都不敢打開這本書,也不敢繼續精讀,我擔心希望被落空,或者發現生活工作并沒有書中描述的那樣簡單,并不能通過精要主義破解。
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還是選擇打開了這本書,目前為止(我才看到第一章)這本書所說的都是我們熟知的一些道理或者方法。
“學會區分差異——過濾篩選所有選項,并從中擇其真正精要之事而為之,是精要之準則。
精要主義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對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張只做必做之事,盡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時間和精力投資,從而達到個人貢獻峰值。”
“為自己而活,不只是偶爾說說“不”,而是要有目的地、深思熟慮地、戰略性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僅要擺脫那些明顯浪費時間的事情,還包括放棄一些很好的機會;不要疲于應付那些讓你在多條戰線上作戰的社會壓力,要學會減少、簡化,并通過淘汰其余一切來聚焦于絕對重要之事。”
如果用一句話來說明精要主義,那就是“做得更少,但要過得更好。”這其中的關鍵有兩點,第一,只選擇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做。第二,踐行,除了把最重要的事做到,還要持續更新自己選擇的標準。相對于非精要主義,精要主義所花費的時間主要在于選擇最重要的事情上,這一點就相當反直覺,畢竟大多數人都是想得少做得多,而且想法太多的人也少有成就。
但是想法多并不等于想得多,因為選擇最重要的事需要的是深度思考能力,并且思考的結果是增強行動力的。
至于如何才能做出好的選擇,這部分內容我還沒有看完……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足夠多清晰正確的概念,加上自己不斷進化,最終一定能更高效地說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