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為什么活著?
? 我們為什么而活?這是一個嚴肅而又具有終結意味的人生問題。
? 從基因角度講,人類的生存也僅僅是為了將更好的基因在自然界中延續下來。那么如果僅僅以此觀點來成為人類生存的意義的話,人類不會創造文明的火種,不會形成社會階級,不會有生產方式上的進步,更不會在追尋事物真理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那么如果那樣的話人類的生存方式也不會與原始社會階段有任何進步。
? 可事實并不是那樣,地球上除去人類,并沒有任何物種能認識到自身個體生存的價值。所以雖然我們并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為什么而活,但每個人類卻注定與眾不同。如果你現在感到莫名的煩躁,對于未來的迷茫,不妨堅持將本文看下去,我相信會對你有諸多幫助。
? 我們身處一個大環境之中做著看似合理而又缺乏自我考量的事情,很多時候多數人真的并沒有認真思考自己當前做的事情。我們忙忙碌碌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人在社會中有許許多多的欲望,雖然我們生活中并不缺乏勵志,努力與付出,但真正的問題不在于你對一個領域、一份事業付出了多少,而在于你在吃力奔跑的時候有沒有跑對方向。今天的你所付出的一切所得到的答案是你在人生行將結束的時候想要看見的答案嗎?
? 這個答案看上去可能很荒誕,可能很不現實,也可能很普通甚至于平凡到不能再平凡。因為這就是你內心真正的想法。
? 著名日本導演北野武曾經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事例:他說他沒出名之前想有一天有了錢,一定要開跑車,吃高檔餐廳,跟女人們睡覺。而真正功成名就的時候,他發現開保時捷的感覺并沒有那么好,因為“看不到自己開保時捷的樣子”。結果他就讓朋友開,自己打個出租車,在后面跟著,還對出租司機說:“看,那是我的車”。
? 名校的學位證書、跨國公司的工作、頂級的高薪、奢華的海景房、霸氣外露的座駕、優質的聲望,這些都無法滿足人類。無論是通過父母,通過機遇,還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得到這些看似高等的東西,人類都不會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 “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直到后來馬洛斯自我認識到這種劃分的局限性,又在后面加上了第六層:自我超越的Z理論(X理論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Y理論為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更高理論的Z理論代表的就是:靈性增長、人的自我超越。
? 我們其實清楚地知道生理、心理的快感和幸福感的不同,我們也知道欲望和需求是兩個東西,但是我們的不幸福其實是因為不小心把快感當成了幸福感,把欲望當成對于生活的訴求,而這就是因為我們常站在現在的視角去想象未來的感受。事實上,就好像我們不需要很多堆積如山的食物一樣,我們不需要很多的財富,不需要很多的愛。因為他們很難給你帶來更多快樂。當然,我們也不需要去拔高理想和自由的重要性。你可以嘗試著停下來思考一下,這六種需求是否真的有高低之分,思考一下,是否連最貧窮最饑餓的人們,都一直在生活中同時追求著這六個高低層次的需求。你會發現其實這六種需求一樣真實,離你一樣近,也一樣遠。然后你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同時實現這六種需求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只屬于你的奔跑方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找尋屬于你奔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