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論文的引言怎么寫?
引言其實是畢業(yè)論文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部分。雖然它的篇幅只占15%-20%,但寫引言的時間通常要占到寫文字時間的50%-60%。
因為引言如果寫的好,可以直接把評審老師帶到你的語境和節(jié)奏下去思考,從而不知不覺中“說服”評審老師這篇論文真的很好,增加盲審過關率。
糖基于老師們在閱讀畢業(yè)論文時的心理預期,推薦如下的引言寫作順序:
1. “扣帽子”
引言一上來要先結合時代背景,比如近年來發(fā)布了哪些與選題相關的政策,有哪些相關的重要講話,體現(xiàn)文為時而作。
2. “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
的確,這部分內容要結合理論背景,文獻gap,現(xiàn)實意義等來寫作,但更重要的是探尋自己內心的聲音:這個選題到底哪里吸引了你?你到底為什么要做這個方向?并把它用最真誠的筆觸寫下來。
如果這個選題連你自己都打動不了,連你自己都覺得毫無意義的話,那么寫出來的文字肯定也打動不了評審老師。你的猶豫和迷茫,讀者能感受到。
3. “學界目前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既然這個問題很重要,那么接下來就要介紹下相關的文獻研究趨勢,以及不同變量之間有哪些邏輯關聯(lián),這些邏輯關聯(lián)能否找到對應的理論支撐。
4. “所以你得出了什么結論呢”
這里就把后續(xù)的定量分析結果簡明扼要地呈現(xiàn)出來就好。至于定量分析是怎么做的,結果是怎么看出來的,這些不用解釋地那么詳細,畢竟后面會有專門的部分來具體寫。
5. “這些結論有什么貢獻”
既然已經得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那么這些結論能否填補理論界的空白?或者豐富了某一領域的研究?又或者對于現(xiàn)實有某些指導意義?
貢獻寫完,引言就結束了。
不過近些年比較流行在貢獻后面再加上一段“后續(xù)提要”:如第二部分要介紹文獻綜述,第三部分介紹假設提出,第四部分介紹數據分析,第五部分總結等。這段話大家按照自己學校的要求來判斷加不加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