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擇水而居,在沒有文字,甚至沒有文明之前,我們的祖先已深知,水對于人是怎樣一個重要的存在。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丁村人、馬壩人、長陽人等遠古居民,山頂洞、半坡、河姆渡等氏族公社時期先民,只在大江大河旁居住,特別是黃河,史前遺址的分布,恰似以她為鏈串起來的項鏈,各遺址似珠寶分列兩側(cè)。四大文明古國,其實是四條大河的傳說,黃河、尼羅河、幼發(fā)拉底河、印度河。對人類來說,擇水而居,是一個生存的選擇,也是一個靈性的選擇。
水是萬物之首——布來基
從物質(zhì)層面說,生命孕育于水,賴水而存。
最早的生命誕生于水中,水給了人類生命,也給了萬物以生命,同時,任何一個鮮活的生命,要繼續(xù)存活,都離不開水。一切生命體的生命物質(zhì)無不來源于水,其本體構(gòu)成最大成分也是水。
嫩綠的小草在晨曦中閃耀著晶瑩的露珠,五顏六色嬌艷的花迎著微風怒放,葳蕤樹木挺拔繁茂,一只只小動物靈動跳躍,構(gòu)成多么美妙的生機畫面,人體的百分之七十是水分,人不吃東西可以撐一周不死,不喝水72小時則亡。我們很難想象沒有水的世界是什么樣子,我們也很難想象一個簡單的H2O,是怎樣浸入生命體內(nèi)發(fā)揮著神奇的作用。毫無夸張地說,地球是水的星球,沒有水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
從精神層面說,水早已溶進了全人類的骨血與靈魂。
水之柔善
《道德經(jīng)·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水,至柔、至善,也至智、至美。柔和善是大智慧,所以《論語·雍也》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柔和善也是大力量,金以剛折,水以柔成——晉·葛洪《抱樸子·廣譬》,柔軟的雨水可以滴穿堅硬的大理石,水以柔勝剛,究竟是因為正確的方法論(智慧),還是堅韌的秉賦(力量)?誰能說清呢,只能說智慧是善和力量之間的紐帶吧,飽含智慧的柔善就是無堅不摧的力量。
水之復原
葡萄牙諺語說水可以洗滌萬物。是的,洗去臟污,復原物體本來面目,是水的又一大能力。疲倦的時候,浴于一汪清水,不但洗去了身體的塵垢,同時安撫脆弱勞累的心靈,在水中,我們的身體元氣得以恢復,滿血復活,就是這么神奇!水能治愈我們身體的和心靈的傷,大概是因為我們本來就來自于水,水之于我們就像是母親。遇到困難,泡個澡再說......讓生命和靈魂來之于水,復歸于水。
水之無形
《孫子·虛實篇》說水無常形。水,凝而成冰,蒸而為氣,凝華為雪;懸落沉降,為霧、雹、露、霜;聚而為溪,為江、河、湖、海。因其無常形,故能無所不在,隨形就勢,無往而不勝。無形是一種解放,從條條框框、墨守成規(guī)等一切形式的束縛中掙脫出來,以開放、博大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我們就取得了一半的勝利;如果再能夠掙脫自己的主觀,就形論事,依據(jù)具體實際提出解決辦法,就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了......這一步就是實踐,知行合一。水因無形而無為,因無為而無所不為。
水之猛烈
莎士比亞說,洪水可以從涓滴的細流中發(fā)生。水是柔順的,也是猛烈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帶給我們無比的福祉,卻也可以輕易給我們造成很大的災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氣吞山河。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近日發(fā)生水災,我國今年連續(xù)暴雨導致多地出現(xiàn)洪澇,印度三個省份8月份連降大雨引發(fā)水災,澳大利亞遭遇了自1974年以來最大的暴雨....在古代,一場大雨和洪水能造成人們幾年的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甚至地區(qū)性人口滅絕。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不仁”是客觀,是天道的本色,天道正是用這種方式教會人類成長,教人們認識規(guī)律,把握規(guī)律,堅強勇敢、敬畏天地,如果沒有洪水就沒有“諾亞方舟”,沒有風沙寒冷就沒有廣廈萬間,沒有饑荒就沒有農(nóng)耕......天道之制造災難,難道不正是為了讓我們?nèi)购蛻?zhàn)勝嗎?人類的每一步跨越,都要感謝災難的磨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