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城訣》以前并不叫這個名字,而是稱之為《素心劍》。而它又有中國武俠式《基督山伯爵》之稱。故事的原型來自于,金庸年輕時家里長工遭冤獄,而倍受折磨。中年后的金庸對此事念念不忘,后來靈感乍現,以此為原型創造了這部探討人性之惡的小說《連城訣》。
故事從一部傳世武功連城訣開始,相傳這部武功里隱藏著巨大的寶藏,價值連城,遭到江湖人士的廝殺和爭搶。而小說借善良、淳樸的主人翁狄云的眼睛,來描述這個浩大的武俠世界。狄云自幼跟隨師父戚長發學武,和師妹戚芳親梅竹馬,隨著一封邀請信的到來,狄云的一生被改變了。
萬震山誤以為師弟得了師傅的絕世劍法連城劍法,邀請師弟戚長發來府中做客,害死了戚長發(假死)。而萬震山之子萬圭貪圖戚芳的美貌,陷害狄云。狄云被打入死牢,在牢中,他結識了同樣不幸的丁典,后僥幸出獄,又遭遇種種挫折。在小說的最后,當武林眾人找到了連城訣里面的寶藏,互相搶奪,卻發現寶藏早已被人下了劇毒,中毒者無一生還。這是一部以描寫人性之惡著稱的小說,劇中的人物貪婪、自私、殘忍,有父親為了個人利益將自己的女兒活埋;還有徒弟為了寶藏和武功害死了自己的師傅,而后又互相殘殺;更有一代大俠表面光明磊落,暗地里卻雞鳴狗盜、栽贓陷害。而武林人士為之廝殺的驚天寶藏,卻是使人葬送性命的毒藥。惡與報應在這本小說里被描寫的淋漓盡致,這也是金庸先生小說風格從俠義轉向人性的一個標志。
而《連城訣》中,對主人翁狄云的塑造,遠不及對壞人的塑造。大俠梅念生之徒萬震山殺人無數,他將被他害死之人砌進家中墻壁,每到晚上便會夢游砌墻,可見表面威風凜凜的他,控制的住白天的自己,卻在夢中凸顯了自己內心的恐懼。血刀門血刀老祖壞事干絕,從不遮遮掩掩,壞的頂天立地。在被“落花流水”四大豪俠追殺的時候,斗智斗勇,誘殺了其中三人,逼降了其中一人,小說一反常態的將壞人打敗好人的情節呈現給我們,打破了過去很多文學作品中,好壞絕對的敘事方法,向我們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壞人為什么會當壞人?好人是如何變成壞人的?大俠花鐵干在血刀老祖的威脅下,丟掉了自己作為俠的尊嚴,此后便徹徹底底淪為壞人。小說借花鐵干這個人物向我們拋出了一個人性的話題,身處絕境的我們究竟會做出多么丑惡的行為?而對于這樣的結果,真正的根源又是什么?
藝術作品取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而在現實生活中,每次遇到大災大難,看到很多人不顧生命的救人,這種突破小說人性惡的無私,真的使我異常感動。人性在生死的考驗下,沒有同小說里面描寫的一樣,而是展現出萬丈光輝,這種真正無私的人性光輝,應當得到贊揚和傳承,因為具有這樣精神的民族才是不會倒下的,才是真正具有凝聚力的民族。
無戒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 寫作訓練第21天
文/龍眠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