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整理錄-商業世界中常見的幾種定價方法(2)

圖片發自簡書App

組合定價法:

就是通過把不同商品組合在一起,集合定價,獲取最大銷售利益的定價方法。

運用:組合定價的七招拳法。

①產品線定價:

對產品進行高、中、低分類,仔細平衡消費者對價格的承受能力,產品差異帶來的價值感,和生產成本之間的關系,最大化消費者的購買。

②備選品定價:

成品便宜,配件貴,也就是把配件的價格定的遠高于成本價。該定價法也可以用在餐飲業,比如燒烤便宜啤酒貴,吃燒烤嘴干,啤酒成為燒烤的利潤點。

③互補品定價:

類似于二段收費,例如吉列剃須刀架和惠普的噴墨打印機便宜,而不斷消耗的刀片和打印機墨盒貴。可以用在與成品互補,不斷消耗器材的領域。

④副產品定價:

例如,魚頭作為魚身上最有價值的“副產品”,可以和魚肉分開來定價,魚身價格定的便宜,魚頭可以定的貴些。可用在伴有副產品的行業,假如副產品的價值高,就可以將主產品的價格定的便宜些,從而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將副產品定個高價,從而獲得利潤。

⑤捆綁式定價:

例如,快餐店里套餐便宜,單品貴;電影院、健身房、電話套餐等都采用這種捆綁式定價法。

⑥分部式定價:

例如,進公園先買門票,然后一些特殊的項目,再額外收費。還可用在自助餐廳,一口價之外,特點菜品,單獨收費。廉價航空公司,除了機票之外,飛機上的每樣用品,包括水、行李空間等等,都要額外收費。分部式定價也是一種二段式消費。

⑦單一價定價:

這是一種特殊的“組合定價法”,他把價值接近的商品組合放在一起,浮動毛利率,讓零售價保持統一。這種定價法,讓消費者避免對價格思考和比較,只需在心里價位內選擇價值感。可用在,回轉壽司店、麻辣燙、二手書店、十元超市等等。

總結:組合定價法,是對價格錨點等消費心理學、二段收費等基礎商業邏輯的集大成應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價格歧視:

是一種讓每個群體,甚至個體,付出他能夠接受的最高價的定價方法。價格歧視有三個等級:1、個體歧視,2、銷量歧視,3、區隔歧視,其核心在于把有支付能力的人找出來

通過“價格歧視”的定價方法,把有支付能力的人給找出來,對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就能讓有錢人為同一件商品多付錢。

價格歧視的核心在于:區隔消費者

消費者定價:

通常實現的方式是“拍賣”或者“逆向拍賣”。拍賣:就是在供小于求、一物難求,賣方主動的情況下,通過消費者競標的方式,獲得最高成交價的一種“消費者定價”策略。

逆向拍賣:就是在供大于求,庫存壓力大買方主動的情況下,通過商家競標的方式,盡量用低價滿足價格敏感者,實現消化庫存的目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