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兩人的滕王閣
郵件發出去不到二十分鐘,裴戩打電話約白墨到酒店大堂的會客廳去。白墨暗贊其人確實心細,行為處事合理得體,雖然他們兩人的房間就在隔壁,但的確不方便在房間里見面。不過他這是要動真格磨課的架勢呀!
白墨不喜歡餐廳里沾染上的煙酒氣,以為與裴戩只會在qq 上或用電話聯系,便抓緊時間洗漱了,換上了一套簡便舒適的運動服。這時突然接到邀約,又不想讓裴戩等著,連頭發都還沒來得及吹干就趕著赴約了。
裴戩剛才在餐會上酒喝得有點多,頭有點暈,當白墨帶著一身沐浴后的清爽氣息來到他面前,好似一支灑滿朝露的百合,不禁惶然失神,差點忘了此次約見所為何事。
他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拍拍身側的沙發讓白墨坐下,指點著筆記本電腦桌面上打開的《滕王閣序》教案,直接切入話題:“白老師,客套話我就不多說了。第一,你對這節課的定位——在誦讀中涵詠經典,我非常贊賞。教師范讀,學生試讀、悟讀、鑒讀,層層推進,很有創意。誦讀,本就是學習古文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老祖宗們幾千年來都是這樣教和學的。第二,《滕王閣序》篇幅比較長,詞句分析環節必然掛一漏萬,我認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只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其余留作課后訓練。這也符合在江城中學試點智慧課堂模式的教學理念,著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所以教案部分可不做改動,只需在這個環節標注一下即可。”
裴戩頓了頓,見白墨正襟危坐,凜然如對大賓,不覺有些好笑,放緩了語氣:“我不過是提議,你若有不同看法可說出來,一起探討。”
白墨蹙眉扶額:“其實這是一個悖論,課堂只有四十分鐘,廣度與深度往往難以兩全,高效該怎樣得以體現呢?”
裴戩一邊點開了白墨發來的《滕王閣序》ppt 課件,一邊應答:“這就是目前最熱門的翻轉課堂研究的內容,如何將課堂最大限度地延展至課外,課內重在引導、開發,課外實現落實、拓展。”
課件打開了,第一張ppt 是一幅《滕王閣序》全文書法長卷橫幅的圖片,筆力雄渾,蒼勁古樸。裴戩問道:“這幅書法不像是網絡上的截圖,是你的作品嗎?”
“當然不是,我哪有這般功底!是我校王培剛老師為我這次參賽特意書寫的,說送給我以壯行色。他可是中國書法協會會員,現在退休后自己開了一家書畫社。”
“這份人情可不小!用書法卷軸的形式來展示文本,可以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到古文的意境中。想法很不錯!”
“據說王老師的書法作品市價挺高,這幅長卷估計我也買不起。他喜歡喝茶,我就只給他提了兩盒茶葉。”白墨抿唇一笑,“所以,這節課不管上得怎樣,我都賺了。”
“呵,那我們現在是不是可以收工了?”看著白墨的笑顏,裴戩心里也是歡喜的。
“東隅未失,桑榆亦收,豈非兩全其美!”白墨化用了《滕王閣序》中“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一句巧妙作答,應時應景。
“看不出原來你還是個小貪心!”裴戩開了句玩笑。言笑晏晏之間,原先那層無形的拘謹隨之而散了。
言歸正傳,白墨做課件時曾遍尋不著滿意的文中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背景圖片,江邊落霞的圖片甚多,可不是太絢爛,就是太陰沉,與句中描繪的日暮時分秋江明麗而淡遠的意境不吻合,更難得的是必須有一只獨自高飛的水鳥!后來終于想通了:“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即使當年王勃的確是實景描畫,此景也難以在幾千年后再現;即使再現,又怎能保證恰巧被攝影師拍到?可是,本以為不可能的事,卻被裴戩電腦圖集中的一張《秋江》顛覆了。
白墨不由得脫口問道:“你怎么找到這張圖片的?”
這正是裴戩期待的效果:“覺得怎樣?合適嗎?你不會嫌棄它非自然產物吧!”
白墨恍然:“裴老師還是美圖高手呀!”
“江景是美圖,孤鶩是p 上去的,這張ppt 融合了當今兩大高科技圖像處理技術才應運而生哦,明天能在白老師的展示課上亮相,它榮幸之至。”
白墨突然想起王特的話,說裴戩曾向王特詢問過自己的課,難道他是早有準備?可是自己和他不是剛認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