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卷首文、人物稿、青春美文創作初探
雜志卷首文、人物稿、青春美文創作初探
一、雜志與報紙的區別
1.字數多。
報紙大都是千字文,當然一些大家也有時候多一點,不能叫這個勁。
報紙,以八九百字為宜,雜志,大多數千字以上,以一千五左右最受歡迎。四五千的那算大稿,一篇賺個千兒八百是常事。
2.內涵要深一些,故事曲折,有文采,道理深刻。
3.發稿周期長
4.稿費高。大多數雜志的普遍稿費大約在一二百,二三百左右。低一些的也有,高一些的也有。
寫雜志,關鍵在于什么呢?或者說最重要的一條是什么,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心態。
不要心急。
不要貪多。
不要盲目。
你是想各方面都想涉獵,還是專攻一處呢?
博不如專。這是我寫稿三年來一個最重要的收獲,因為我由博過來的,什么都寫,覺得一下就能寫出來,沒了挑戰性,于是轉下一個,當然,這也給我今天開班打下一一定的基礎,但是負面影響還是居多。
為什么?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你買手機,你首先會想到哪個品牌?蘋果,三星還是小米?
說美食文寫的好的你會想到誰?汪曾祺,梁實秋,唐魯孫?還是蔡瀾,陸文夫,古清生……
就比如,你提格力,哦,造空調的,老干媽,哦,麻辣醬。你再提海爾,好像什么也做一些。那你買空調,電視,手機,電腦會不會的時間考慮他呢?
所以,一個成熟的雜志寫手,讀者一看到這個名字,哦,寫什么什么的,那么,你的名氣就來了。
剛開始寫,你當然什么都可以嘗試,但長久下去,你必須樹立一面屬于自己的旗幟。
所以,認真研讀幾家合適的雜志,認認真真讀一讀約稿函,看看自己適合哪個欄目。
每家雜志都有各自的用高風格。不是我寫出一篇自認為十分好的美文就是萬能的。哪怕你是莫言,也不可能隨便寫一篇文章,隨便放到哪家雜志,人家雜志都會為你發表。所以,要變以我為中心為以雜志為中心。
演講與口才什么風格?
以前是三段式,現在有所放松。
意林什么風格?
青春,活潑,已經在向不是九零后,而是零零后靠攏了。所以,你的選材,要考慮,是不是適合零零后的需求。
讀者什么風格?
大氣,老氣,內涵。說的不客氣點,就是有點裝。
你腦子中,時刻有各家的約稿函,當你見到一個素材,或者腦子中升騰起一個想法,你不自然就會想,嗯,這個適合某某雜志的某某欄目,寫成什么風格,這樣寫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什么叫合適的雜志?
有生命力,用稿量大,稿費高,有信譽,且發放及時。
我有一個同事,他以前在鄉下,后來才調到我們這里,為一家輔導報紙寫稿,寫了一年,期間去郵局寄信,還弄丟了一輛摩托車,結果一家輔導報紙倒閉了,兩萬多塊的稿費就打了水漂。當然,這都是很早的事了,現在是,人家憑著稿費在縣城買了房。
二、如何從一開始就以一個成熟寫作者的角度確定一篇稿子的框架。
如何找雜志稿的素材,或者,動筆寫下第一個字總是最困難的,寫作切入點怎么找?大家聽了昨天的課后,可以各抒己見。
隨便找一本書,或者一份雜志。前提是你家或這你所在單位得有書或者雜志。大家都是同道中人,相信這一點,群里大多數文友都可以做到。注意,是隨便一本,最新的,十年前的,隨便一本,實在沒有,孩子或你自己上學的語文課本。有木有?
打開,從第一頁,第一篇文章讀起,然后看,這篇文章講了什么,我能不能寫,如果我要寫個類似的,或者,在這個基礎上,換一種新鮮的說法,換一個鮮活的素材(能夠發表以換取稿費的),我可以怎么寫。再然后,你就動筆,把新聞,你的某個抽象的想法,看法,道理,你欣賞的某件事,某個人變成一篇可以登上《讀者》、《意林》的文章。
當然,這里和報紙文那個有點類似,都是模仿,以尋求靈感。
初級階段,你從模仿做起,不是件壞事。不是我只有這點本事,也不是我不愿意教你其他的方法。你最起碼先上手,好不好?我剛開始寫的第一年,按照這個模式寫,少有不發的,上稿基本是寫一篇發一篇。
好了,你開始變換并設置場景,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有各種慘不忍睹的第一稿。此時,千萬不能放棄,沒有誰真的可以出口成章的,不要害怕自己凌亂的思維,文字,你可以像拍電影一樣,每天寫一個場景。開頭,事例,總結。如果寫小說或者故事,青春或者情感類,你可以每天寫五百字,三百字,哪怕一百字。三五天后,再組合起來,看能不能成一篇好文章。
有同學總說我沒有講出實質性的內容。
這里我需要強調一點,那就是執行力,執行。
三、例文舉例。
1.先看一個卷首文。
此生多少恨,盡付笑談中
文/方木魚
三十年代的上海,樓下飄來老阿姨燉魚的鮮香,桌上猶放一冊《紅樓夢》,有一個韻致女子寂寞如海棠,半坐在滕椅上掩卷而嘆:人當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是的,此人正是日后蜚聲中外文壇的才女張愛玲。殊不知,古往今來,除了這如花美眷優雅的惆悵外,一干男兒也譜寫了一曲曲“長恨歌”,“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李煜,望月抒懷“不應有恨”慨嘆“此事古難全”的蘇軾,“臣子恨,猶末雪”的岳飛,也都有著各自酸楚而不愿為人知的遺憾。
其實,“三恨”一說最早見于唐朝薛元超,晚年自稱一生中有三大恨事:未能以進士擢第、沒能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而張愛玲之言顯然來自明代朱國楨。生平所恨者五事:一恨鮒魚多骨,二恨金橘多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
更有甚者,萬歷四十六年,努爾哈赤發布討明檄文《七大恨》:害我祖父、逞兵越界、拘我使臣,殺之邊境、遣兵驅眾、肆行陵侮、助葉赫。這七條后金進攻明朝的理由既是對明朝民族壓迫的控訴,又是女真部落起兵反明的藉詞。
不僅如此,清人張潮曾在《幽夢影》中自嘆人生有十恨:“一恨書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臺易漏;四恨菊葉多焦;五恨松多大蟻;六恨竹多落葉;七恨桂荷易謝;八恨薜蘿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卻偏偏有個受魯迅推崇,胡適追捧,林語堂效仿的金圣嘆留下三十三則“不亦快哉”,揚長而去。凡入眼、入耳、入心之事皆有樂趣蘊于其中,滑稽中透著豁達,金圣嘆當真算得個灑脫純凈的妙人。
其實無論是舊時文人由愛生恨,還是韜略英雄的壯志未酬,甚至眾生惡搞的各種版本三大恨,譬如“一恨少無志,二恨長無才,三恨老無壽”,譬如“一恨房子小,二恨工資少,三恨股票難炒”,譬如“一恨煩惱無數,二恨時間無情,三恨世情無義”也罷,不過是個人遭際不同,有感而發。周國平曾經這樣總結:所謂人生有恨,不過是形形色色各色人等對人生所見所遇各式各樣的感嘆或遺憾罷了。
藥王孫思邈有段關于養生的句子: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損性傷神。挺好。生活中確實有很多無能為力的事,但大多時候還應看得開闊些。所謂“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于入靜的夜,啜一口香茗,聽一曲琴音,感萬千心事,此生多少恨,已盡付笑談中。
大家先讀一讀這篇文章,然后談談感想。
注:此文發于《愛人》2013年03期上半月
《愛人》這份雜志,我買了整整一年,原因一方面是里面的文字,一方面是它的紙張和設計。
《愛人》的卷首,空靈,唯美,有時候還有一絲古典。
我從不同欄目里看到《愛人》的作品里會提到張愛玲。所以,我索性從張愛玲起頭,那種小資的情調就出來了。
《此生多少恨》,最終還要落到孫思邈那句話上: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損性傷神。
立意登時出來了。
風格適合,文筆不差,加上結尾的深意,一審,二審,終審。過稿。
我還有一篇卷首,叫《人生折子戲》的,是發在《知音》上,知音,國內最高稿費的刊物了,有興趣的大家可以搜一搜。
2.人物稿。
真正的拳王是以世界冠軍為夢想的
文/方木魚
小學三年級,他纏著放假回家的表哥學了幾個散打動作,并很快熟練運用到和同學們的實戰中,這讓在礦山撿礦的父母頭疼不已。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的他最受父母器重,大哥外出打工,三弟跟著父母撿礦,一家人微博的收入勉強支撐他上學。然而年幼的他,好勇斗狠成性,成了父母眼中“不爭氣的東西”。
18歲那年,因為毫無興趣,在職高學了一年家電維修的他輟學,和村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在礦上找了份差事——挖礦、背礦。身高一米五、體重不足百斤的他沿著軌道拉動沉重的礦車,或者背上比自己重一倍的煤渣,每天往返礦洞一百多趟,換取十塊錢的收入。苦難的生活沒有壓垮這個苗家的孩子,卻成就了他堅韌、頑強、勇敢的優秀素質以及強大生命力和競爭力。
19歲那年,他和工友去拜訪剛剛辭掉警察工作,回家種香蕉的表哥,在那里,他第一次知道了泰森、金腰帶和千萬美元的獎金。南國的太陽照著穿林而過的小河,沙灘上幾個精壯的漢子將一路路拳法耍得虎虎生風。那些和舊日工友在表哥的香蕉地里一起練拳的日子,啟蒙了他血液中就流動的野性。
四年的時間一晃而過,一起練拳的工友們沒了興趣,他卻一如既往,如癡如醉。24歲那年,他在縣城的一家書店看到一期《拳擊與格斗》。胸腔里一顆不安分的心躍躍跳動,他動了去省城學拳的念頭。他至今記得那天的夕陽,如血,燒得半邊天透紅。
在村里,像他這個年紀的人,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不再年輕的他向父母提出想去學拳擊,年邁又貧窮的父母卻同意了,不過父母的條件是如果學不好,就回村里呆著,討老婆種地安心過日子。就這樣,他懷揣著表哥給的一千元和父母積攢的八百元錢上路了。
誰也不曾想到,他這一走,就走出了一條前無古人的路。
按著雜志上的地址,他找到了眾威拳擊俱樂部,師承教練劉剛,中國首批拳擊國家隊成員,中國首個職業拳手,中國首位職業拳擊經紀人。
初到大城市的日子,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其艱苦可想而知。父母、三弟、表哥、礦友、教練、朋友,他的債主還可以拉出長長的一串名單。其他開支還好,餐費卻總是捉襟見肘。為了保證身體和訓練,每天最少半斤牛肉必不可少,外加一些蔬菜和雞蛋。縱使如此,他的飲食與國外職業運動員仍是天壤之差。苦出身的他像尋找冬天里休眠期的獵物一樣,珍惜著手中的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
訓練、流汗、流血,苦、累、疼,他從不言棄。山地孩子吃苦背煤鍛就的無窮力氣和扛擊打能力,成了他練拳最具天賦的武器,他的拳技日益精進。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26歲那年,為了比賽,他第一次坐飛機。在一場打滿6回合的苦戰中,他完美KO泰國拳手,獲得了WBC洲際金腰帶,也因此賺到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拳擊比賽的第一筆錢——3000元。正是這次比賽,他被冠以“小泰森”的稱號。從那一刻起,他決定把拳擊設定為自己的事業,朝著世界金腰帶的夢想努力。把生存當作第一職業,不斷尋找新的獵物作為目標,直至雄踞食物鏈的頂層。那一刻,他身體里的狼性被徹底激發。
人生存的過程其實和狼一樣,不過是在完成一個又一個既定目標的路上越走越遠。挑戰WBC世界拳王內藤大助,打得對手滿臺跑;擊敗日本選手靖明佐藤,奪得第二條WBC洲際金腰帶;KO泰國選手龐潘成為WBC和IBF雙料冠軍;擊退菲律賓選手、韓國選手、墨西哥選手……我有一種歷史使命感,我希望成為中國第一位世界拳王,他說。
2012年11月24日,云南昆明體育館,創歷史的一戰。
對手是有墨西哥“魔鬼”之稱的拳王哈維爾-馬丁內斯。前兩個回合,馬丁內斯的右手大擺拳狠狠擊中他的右臉頰,火辣辣地疼。他的重拳屢屢打在對手身上,卻被硬生生扛住。攻守平衡,對手無論技術還是心態都無懈可擊。第三到第五回合,馬丁內斯密集的連續組合開始發威,他似乎有些疲于招架。第六七回合,緩過勁的他開始加強前手拳,刺拳,直拳,他越打越放松,對手卻漸漸不支……
十二個回合,三比零,無比爭議的判罰。金牌、掌聲、聚光燈,連空翻、披國旗、騎跨在教練脖子上,只有他右臉頰的笑容略顯腫脹地不合時宜著。“再往后,我希望統一四大拳擊組織,成為無可爭議的拳王。”話筒前,他說話的樣子,像極了一匹狼,神情孤絕,目光堅毅。
他,身材矮小,背過煤,當過保安,23歲接觸拳擊,從未受過專業訓練,沒有任何體育資金支持,一個國家體育總局體制外的苗家小伙子。他,出拳兇狠,抗擊打能力強,從云南的礦洞走上拉斯維加斯的世界頂級拳臺的職業拳手,天生的王者,野心家。他,就是令對手聞風喪膽,卻被國人親切地稱為“小熊”的熊朝忠,中國首位世界職業拳王,一個真正的職業冠軍。
這個文是發于13年第2期《新青年》的第一篇。
人物稿通常的情況是有時候你寫的字數多,但雜志要求字數要少,因為他是有版面限制的,最多,你可以,兩頁或者四頁,所以,你寫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字數和,要投給哪家雜志。
但是,四五千字你寫出來,肯定花費了力氣,如果不中,風險和損失都比較大。如何選擇人物,如何一篇稿子變多篇,長了如何改短,而不失文章的賣點,短的如何拉長,添加進更加有趣的內容。
本來,我打算借個巧,逃個懶,講一講剛寫的一篇4000字的人物大稿。考慮到公開課的傳播效應,怕影響這篇文章的發表,所以就換成了上面這一篇。
正式學員我們將有機會和我分享這篇新的人物大稿。
這是個典型的意林體人物稿。其實,當時,我就是按照著意林的風格來寫的,可以意林沒看上,就投給新青年了,還配了圖。我簡單說一說這篇文章的來源。
可能大多數文友都不會記得,2012年11月24日,應該是在晚一點的時候,如果你的QQ開著,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電腦右下角的QQ新聞彈窗。
這個新聞的原文,我剛才搜了搜,沒有搜到,大約是這么個意思。
2012年11月24日,在昆明進行的中國第一場世界拳王爭霸賽中,來自云南文山的苗族拳手熊朝忠歷經12個回合較量,以3比0一致判定擊敗墨西哥拳手哈維爾-馬丁內斯,獲得WBC職業拳擊迷你輕量級(105磅)冠軍。這是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獲得職業拳擊的世界級金腰帶,熊朝忠創造了中國職業體育的歷史。
這是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獲得職業拳擊的世界級金腰帶,熊朝忠創造了中國職業體育的歷史。正是這句話,吸引了我,我直覺感到這個新聞里有話題。
然后,發現居然以前是個礦工,這就正好應了勵志的目的。然后,連夜寫作,因為時效性的緣故嘛,投給意林,壓了一段時間,沒過。趕緊再投,《新青年》發了,并且寄來了作者簽約合同,成功成為《新青年》簽約作家。
3.青春、情感、校園、美文、故事。
幸福路面包房的幸福味面包
文/方木魚
連接小城南北兩頭的是一條名為幸福路的老街,道路兩旁長滿了年深日久的榕樹。蓬大的樹冠遮掩著“幸福路面包房”的招牌時隱若現,沒人注意到這家面包屋,盡管它位于城市的正中,并且經營了三年的時間。
他27歲,大學畢業后來到這座小城。每天清晨他從城南騎一輛山地車,一路經過五金鋪、手機店、運動專賣店、市中學,再穿過一條筆直的巷子,到達他的小店。
她25歲,在這個城市出生,長大。每天早上七點鐘,她會準時出門,從城北沿著路邊的衣服店、奶茶屋、家居飾品店,過天橋,走到城市南頭的一家軟件公司上班。
每天有很多人光顧他的小店,買走面包、餅干、牛奶或者咖啡。幾乎每天早上,她都會來這買同一種甜點,一個焦糖布丁,兩片杏仁面包切片,外加一杯純牛奶。有時候下班會一次買幾個,裝在大大的牛皮紙袋里,一路上聞著麥香、奶油、水果餡兒的甜香,抱回家慢慢吃。
當然,最快樂的時光莫過于遠遠看女孩兒穿過馬路而來,卻假裝忙于手頭的活計。他猜想,她一定是個很干凈甚至有輕微潔癖的女孩兒,哪怕她捂鼻子和甩手臂的動作在薄霧輕透的陽光下都優雅可愛到極致。
三年前,他的小店初開張。她總是雀躍著跳進小店,每一種新花樣她都要搶先嘗試,迫不及待地饕餮如吞。那時,她的信條是人生苦短,及時加糖。他看著她身邊的小男友如同店里的面包一般,長江后浪推前浪地上架或者下架,默默地聽那些紋著青黑圖案,頂著紅黃卷毛的小青年們頤指氣使地支使自己:把這個,這個,還有這個統統包起來。
兩年前,他覺察到她的收斂與克制,她開始有選擇地挑一些制作精良,或做法創新的面包,并且只吃一份就打住。女孩兒以車代步的次數越來越多,他看到她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倒是對面飯店的二樓雅間,或者燈紅酒綠的舞池里,有時候是銀行出納,有時候是外科大夫,有時候是國企員工,伴著女孩兒微醺或旋轉的身影。偶爾,他開始收到老主顧善意的提醒,今天的面包糖放多了,昨兒的咖啡磨的不夠細啊,而他總是呵呵笑著虛心接受:對不起,對不起,下次注意。
一年前,確切地說是十二個月零八天前的晚上,他又看到她。夜晚的小店,明亮而干凈,空間里流淌著帶有面包味的音樂,松軟,有著新鮮麥子的芳香。他淺淺地說句:好久不見。她面容潮濕,眼袋微腫。頭發有睡在枕頭上,被壓過的痕跡。嗨!她回應。他喜歡這最簡單的語言。
面包在托盤里閃著誘人的光澤。除了她常吃的那種,還多了一款新品,和一紙說明書。她有些疑惑,剛想開口。他制止:今天買一送一,試試這款最新研制的產品,有止疼療傷的功效哦。她無力地笑笑,隨手拿起那份《幸福味面包食用說明書》。
年輕時癡戀于某一種口感,以為極品。甜味過度后反而是澀澀的苦,厭倦轉而喜歡其它,但癡戀時間日益縮短。某段時期吃得亂七八糟,卻怎么都不對味,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味覺。直到有一天看到就覺得膩,停下來,不妨試試這款原料簡單到只有面粉和水的幸福味面包。
最初的愛情也許是一種耀眼的暈眩,之后會感覺到姹紫嫣紅,滿園春色,但所有的顏色終將混成白色,沒有最初的強烈,卻有一種凝聚而飽滿的光澤。單純卻豐富,微苦而漸甜。
從遇見到離開,只有三分鐘。從心動到思念,整整三天。從暗戀到表白,我用了三年。從相知到相守,我想借你三生三世。
她晶瑩的睫毛上淚光微閃,細白的牙齒咬在他親手做的面包上,厚實溫暖。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于2012年《意林》原創版第10期,后來還入選了風靡的心靈勵志書《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并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電臺2013年11月1日的《千里共良宵》欄目選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從網上搜一下錄音。
我簡單提一提,每一種特殊的職業,都有其特殊的場景和事件,你能不能任意組合兩個,然后去寫一篇愛情美文故事呢?
最后,還是那句話。強者自救,圣者渡人。2016,衷心祝大家龍馬精神,馬到成功,文豐筆健,喜報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