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有一個同齡好友,7歲左右,身材矮小,骨瘦如柴,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胸前有一個20厘米長的蜈蚣樣傷疤。據說這孩子出生時氣管與血管有交錯,做了兩次大型手術,第一次手術出來,孩子狀況很不好,很多人建議孩子父母放棄他,孩子的媽媽不能接受,堅決救治。間隔三天施行第二次手術,歷時十多個小時,醫生從手術室走出來時就一句話:“孩子活了。”全家人瞬間淚崩喜極而泣。
可能因為同樣經歷過大的坎坷,大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情愫,孩子的姥姥經常喜歡跟我嘮嗑。孩子成績不是很理想,姥姥懷疑是當初兩場大手術麻醉時損傷了大腦,孩子學習挺認真,就是學不好。孩子媽媽因此經常責罰孩子。
一日,在小區廣場游玩,姥姥對孩子講:“把你畫的畫給阿姨看看。”起初我只當是孩子涂鴉的什么玩意兒,但當那幅畫印入眼簾,我被震到了。孩子畫了滿滿一頁紙的各色汽車,有黃色的公交車,紅色的消防車,藍色的跑車,還有一些我不知名的工程車。每一個都畫得惟妙惟肖,色彩搭配也相當養眼,頗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味道,我問:“他在上繪畫班嗎?”姥姥說:“沒有,他就是喜歡畫畫,自己瞎琢磨的。”我建議姥姥送孩子去美術班,難得孩子有興趣又有繪畫天賦。姥姥說:“我也想他去學啊,孩子媽媽不同意,說學習都不行呢,哪有那閑工夫畫畫。”
聽聞此言我如鯁在喉。多好的苗子啊?不得已偏要按大人的意愿去成長。照此思路培養,孩子的未來堪憂。每一個生命都是舉世無雙的珍品,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閃光處,而我們許多父母卻生硬地要將孩子放在同一個模子里去印刻。
同樣是樹木,楊柳有楊柳的婀娜輕盈,榕樹有榕樹的高大挺拔,松樹有松樹的枝繁葉茂。它們彼此獨立,各有千秋。我們的世界正因為這種迥異而多姿多彩。做為生活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人類,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大腦,怎么反倒要違背自然違背天性,活在同一個模子里?
著名畫家齊白石說過:“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步。”我們應該做的是順其自然,讓每一個生命保有他本來的色彩。
我的母親是一名中學教師,曾經他們班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一塌糊涂,大多功課考試都不及格,然而這孩子有一個優點,物理特別好,源于他的父親是一名電器修理工,他從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學會了電器修理方面的知識。班上投影儀壞了,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修好,家里的電視壞了,他也能獨自拆下研究,然后再組裝還原,老師們都覺不可思議。這學生父親也知道自己兒子不是塊學習的好材料,沒有逼迫他考大學。后來出資讓他自己開了一家維修店,憑著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無獨有偶,我以前的一個同班同學,學習上毫不開竅,父母做包子生意,為了讓他能考個好大學,各種補習班齊上場,搞得同學疲憊不堪叫苦連天。因為成績一直不盡如人意,同學的父親動輒用皮鞭抽打他,我曾親眼看見他那傷痕累累的后背,一道道暗紫色的皮帶印記觸目驚心。盡管如此,最終他還是沒能如愿考上夢寐以求的大學。中學畢業他下海經商,因為他為人寬厚,說話總是自帶笑容,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又頗具生意頭腦,在生意場上運籌帷幄,現如今他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只不過每當回憶起自己的學生生涯,同學依然不寒而栗,那一頓頓的皮鞭抽在他身上,也抽進了他心里,成為不可磨滅的灰色記憶。
生命是美麗的,需要我們順應生命本身去雕琢出獨一無二的美好。中國的父母大多有個共同特征,慣于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自家的孩子,拿別人的長處對比自己孩子的短處,也慣于用學習成績定“終生”,這無異于作繭自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生命的多元化才是它的本質。不要緊盯于孩子的學習成績,那只是孩子單一方面的能力體現。把自由和空間交還給我們的孩子,而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在一旁靜靜遠觀,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天賦,讓他們在自己的天地里順勢成長,閃現他們無可比擬的光芒。
親愛的父母們,請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