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產品經理,畫流程圖是必備的技能。如制定訂單處理的流程,制定商品審核的流程等。
有很多的文章介紹如何畫流程圖,我們發現有各種畫法,也有各種概念。這里產生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樣的流程圖是正確的?
有沒有標準的畫法?無標準野路子的流程圖必然會產生歧義,必然是思路混亂的。而網上相當比例都是野路子流程圖。比如以下兩個流程圖就都是有問題的,并導致表達混亂。
其實流程圖是有標準的,這就是UML(統一建模語言)制定的標準,被其稱為活動圖。并且這個標準被微軟和IBM等大廠采用,用來做業務分析。下面我們通過學習就能夠分析出來上面兩個流程圖的問題在哪里。
既然了解到很多流程圖是有問題的,所以要畫好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也會分三篇文章來介紹UML的流程圖怎么畫,分別是:
第一篇:如何制作正確的流程圖?
第三篇:如何將流程圖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其中第一篇會讓大家理解流程圖的正確姿勢和語言。第二篇會手把手教讓大家繪制粗細得當,人人喜歡的流程圖,并進一步擴展流程圖的進階知識。已經完成請移步閱讀。
先學制作流程圖的規則是什么,這就好比下象棋,我們首先要理解下棋的規則是什么,然后再學習如何去贏得比賽的策略。如果反過來,這就好比知道怎么下棋,卻不了解基本規則一樣。規則枯燥,但還是要先來學習的。
第三篇是擴展,即通過學習流程圖更好的去在工作中表達溝通,甚至可以用來理解編程語言。進行擴展這點也是我之前的觀點學習知識重要的在于“建立知識的多通道連接”,只有建立知識之間的連接,才能讓技能飛速增長,打通任督二脈!具體文章請移步看《產品經理工作遇到困境,學什么來破解?》
本文是第一篇包括:流程圖的意義、流程圖如何繪制、分析網上常見的流程圖的問題。
一、流程圖的意義
產品經理畫流程圖有兩個作用, 分別是:
1)用于和非研發部門交流: 決定人員都做什么工作?描述公司的核心業務。例如用戶下單后,就涉及到物流部門進行發貨,系統進行開發票等工作。
2)用于和開發人員交流:對于系統開發人員來講,更關心的是這個訂單系統的流程是什么。因此需要更多的細節描述,如下單之后如果出現供貨不足無法發貨,該怎么處理?
我們下一篇就會展開不同目的如何繪制流程圖,本篇主要目標是繪制表達無錯的流程圖。
對于產品經理則要重視流程圖的繪制。
首先,很多產品經理往往一上手做交互頁面原型。但這樣往往因為流程想不清楚,導致原型圖需要重畫。所以注意要先畫流程圖,再畫原型圖。
其次,研發經常批評產品經理的地方就是產品經理沒有邏輯,而畫流程圖就是建立你的邏輯的一種方法,也最終用在面試表達,產品評審發言中。
下面我們就展開說明流程圖怎么畫。
二、流程圖如何畫?
流程圖是為了完成某一任務而描述的相關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的執行順序。UML稱流程處理的圖為活動圖,但為了便于討論后面還稱其為流程圖。
下面我們以訂單流程為例子,帶領大家一步一步畫出大廠標準的流程圖。整個流程涉及到從用戶下單到收貨的流程。下面就是這個訂單流程。
其邏輯是用戶下單后,物流人員就需要送貨到家,用戶收貨后,在點擊確認收貨,即完成整個訂單。這里就涉及到以下概念:
1. 活動的概念
這里物流人員送貨到家和用戶確認收貨,都體現了一個人做了什么事情,都會涵蓋“主語+謂語+賓語”。“用戶”是主語,“點擊”是謂語,“確認收貨”是賓語。
而人做了什么事情,就體現了一個“動作或操作”。而UML則稱其為活動,其實和動作是同樣的意思,后續我們都用活動這個概念。
活動的標準畫法是帶圓角的矩形框,里面寫具體的活動,活動內容寫成“主語+謂語+賓語”,賓語或主語根據說話習慣可以考慮省略。
活動之間用帶箭頭的線連接在一起,稱其為“轉移”。表示做完了一個活動就可以轉移到下一個活動,比如物流人員送貨到家后,用戶才會確認訂單完成,否則就無法進入下一個活動。
2.? 起點和終點概念
一個流程圖有一個“起點”,作用是表明一個流程從這里開始。起點畫法是個實心小圓。
一個流程圖也有“終點”,作用是表明上一步的“活動”就是這個流程的結束,對于上面的訂單流程而言結束的活動就是“用戶確認收貨”。這個活動完成后,整個流程就算完成了。終點畫法則是一個實心圓加一個空心圓。
注意:起點必須有,而終點可以省略不畫或有多個。終點畫上的好處是可讓別人知道你考慮了終點因素。但有的流程涉及到的終點過多,并且結束顯而易見,畫上就顯得累贅。
3. 判斷和并行概念
現在我們已經能夠畫出了流程圖。但我們發現這個流程會有很多細節需要補充,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判斷和并行概念。我們以問題為出發點,來看看如何完善流程圖。
如果訂單針對“網上支付或貨到付款”有不同的處理過程如何表達?——用判斷標志來解決。
此時物流人員就需要對訂單進行判斷,如果是網上支付(送貨前支付)則直接給貨物到用戶,否則必須先讓用戶支付現金或先刷POS機后,再給貨物,此時流程圖如下:
這個判斷點就用菱形符號來表示,此時是一個進入多個出,并且在出的線條上用方括號表明判斷條件。這里的:
條件一是“如果用戶是網上支付”(簡稱:網上支付),則相應的動作是“物流給貨物到用戶”;
條件二是“如果用戶是貨到付現金”(簡稱:現金支付),則相應的動作是“物流收取現金”。
條件三是“如果用戶選擇POS支付”,則“物流用POS機收錢”。
注意和其他流程圖的菱形符號中間要寫字不同,這里不允許在菱形符號中間寫任何字,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菱形位置里面其實是可以寫“物流確認支付情況”,寫文字易于理解但是略顯累贅。
再如電商遇到的如果用戶支付完畢,有的時候會反悔并告知商家。對于商家也會存在兩種選擇,“同意則取消訂單”或“拒絕則堅持發貨”。這兩種表達方式都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只是方法不同。
了解了和傳統流程圖的不同表示方法后,對于UML體系,除了上面介紹的用帶菱形的表示方法外,另外一個方式是不加入菱形判斷圖標,如下圖所示:
這兩種表達方法都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要在轉移線上寫出判斷條件。對于本案例加入判斷的菱形圖標會更加清晰,此時明確物流人員在這里要進行一個判斷。
如果用戶還要同時開發票則流程怎么表達?——用并行標志來解決。
現在很多的送貨是貨物和發票放在了一起一并寄送過去,或者支持電子發票的方式。但是還有一些企業開紙質發票,并且貨物和開發票地并不一致。這個時候就需要貨物和發票分別寄送到用戶手里。
此時意味著兩撥物流人員一個在送貨和一個在寄送發票。這里就是一個并行處理,表達方式如圖所示:
畫法是畫一個粗橫線,再加上一個進入和多個出的轉移線條。對于本例子,出的兩個分支流程是配送貨物和發票寄送,此時同步處理但并不在意誰先做誰后做。
4. 匯合和合并概念
網上支付和現金支付送任意一個完成就算完成如何表達?——用合并來解決。
此時只要是網上支付或現金支付任意一個方式就算完成了支付。即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只要一個路徑能到達,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此時有兩種表達方法:
第一種方法直接通過三條轉移線連接到下面的活動即可,這個也是我們在前面看到的。第二種方法是畫一個菱形并且多進一出。注意這個菱形符號在這里不是表示要判斷,只是借用了菱形符號而已,因此也不必在線條旁邊加入判斷條件。
實際上第二種畫法是UML的標準畫法。但畢竟看流程圖的人有的不是編程人員,畫上會讓人誤解,為了便于溝通可以選擇第一種畫法。但是在看到網上的流程圖加入合并的菱形標志的時候,要意識到這里不是進行判斷,而是在做合并。
這里另一個例子就是用戶可點擊確認收貨,而系統也可以自動確認收貨,也是那個先確認收貨都算收貨,訂單即最后完成。
發票和商品用戶都收到才算訂單完成如何表達?——用匯合來解決。
前面我們講了貨物和發票是分別寄出的,對于用戶必須是發票和貨物同時收到了才會點擊“確認收貨”,兩者缺一不可。具體表示見下圖:
表達方式是一個粗橫線,再加上多個進入和一個出。進入的分支是送貨物和送發票,此時同步處理但并不在意誰先做誰后做,但匯合的時候必須要都完成才可進入到下一步。
另一個例子就是吃飯上菜的例子。我們到餐廳菜是分別上的,只有都上完了才算完成了。而在野路子的流程圖中,是沒有辦法表達這個并行匯合處理的。
通常并行和匯合成對出現,此時并行執行兩組活動,但必須兩組活動都完成才能進入下一環節。而上圖也就是一個完整的流程圖了。
5.? 流程圖的總結
流程圖表示方法最后總結如下表:
三.? 通過問題學概念
流程圖的繪制方法和邏輯看完了之后,我們再來看一些來自網上的流程圖,逐一明確一下常見的問題是什么?好讓我們避免同樣的錯誤。
案例一:流程圖中不應有非活動的內容
上面的流程圖是說產品經理的工作包括需求收集,需求討論和需求評審等工作,并為此畫了流程圖進行闡述。思考一下,這個流程圖的問題是什么?
我們按照流程圖的概念來看,流程圖要求每個框起來的都是一個活動,活動的典型即存在“主+謂+賓”。
在這里面“有效需求、已有功能和需求池”都不是一個活動,這里都是在說需求的不同類型和功能概念。真正體現活動的是產品經理進行“收集需求,討論需求和需求評審”。
而這里大家會說,我要體現“有效需求和需求池”等概念該怎么做?
那么可以這樣描述:我們可以將需求劃分為新需求+老需求,其中新需求產品經理需要過濾成有效需求和無效需求。而進入需求評審環節的是新需求的有效需求和老需求并放入需求池中,在這個環節我們決定本期開發的需求是那些。
上面這種描述,如果你理解了UML的面向對象的思考方法,就可以有效來描述了。這個以后也會有專題來講。另外其實知識是相通的,如果按照金字塔原理進行邏輯思考,也能得出上面的描述內容。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發現將需求處理的方案和需求評審流程的描述混在一起,會讓受眾群體迷惑,而如果分開描述則會清晰很多。
案例二:流程圖不同于狀態圖
這是一個買家下單和付款的流程。這里仍然按照“主謂賓”來拆分,我們發現待付款不是一個活動,而是一個狀態。而橫線上的“買家下單”才是個活動(即用戶點擊下單)。
因此這個仍然不是流程圖,在UML里更適合用狀態圖來表達。如果此時按照狀態圖的角度來看,這里也是有問題的,我們以后會有專題來講狀態圖。
案例三:流程圖的邏輯需要仔細思考
這個流程圖大家看是從用戶下單到供應商供貨的流程,我們假設這個就是京東或天貓的訂單流程。在這里“生成送貨單,以及用戶選擇支付方式,收款”等環節存在邏輯問題,大家想想邏輯問題是什么?
此時我們回憶一下我們在購物APP上如何下單的?這個流程是:
1)用戶從購物車點擊“去結算”,就會打開“提交訂單頁面”。
2)在“提交訂單頁面”允許用戶選擇網上支付還是貨到付款,以及編輯送貨地址,此時點擊“提交訂單”按鈕。
3)則系統生成訂單,并展示給用戶“支付頁面”。
4)在“支付頁面” 允許用戶可以選擇某銀行卡或支付寶后,再點擊“銀行卡支付”按鈕。
5)此時系統展示“輸入網銀(或支付寶)密碼”的頁面。
6)在“輸入密碼頁面”? 用戶“輸入賬戶密碼”后就完成了訂單支付。
回憶完整個流程后,我們會發現如下問題:
問題一:“用戶選擇支付方式,之后收款,中間可以取消訂單”這個概括就不正確。
實際上是“在提交訂單頁面,用戶先點擊提交訂單;之后彈出輸入密碼頁面,用戶輸入密碼完成支付”。此時在點擊提交訂單后不輸入支付密碼時,用戶可以到個人訂單列表里面選擇“取消訂單”。因此概括起來是:用戶提交訂單,之后用戶支付訂單,在提交訂單后可以取消訂單。
問題二:生成送貨單和其他活動不是并列關系。
系統的實際工作過程是“用戶點擊提交訂單”后,系統就會生成訂單,并拋出一個讓用戶來支付的頁面。這個生成的訂單我們可以在訂單列表里面看到,針對待付款的訂單用戶可以進行支付或取消訂單。所以生成送貨單和選擇支付方式是不是同時進行的關系。
通過這個案例其實發現流程訓練首先需要仔細思考每個環節。其次這個涉及到對流程對每一步如何進行抽象的問題,如何畫出人人都喜歡都明白的流程圖的問題。這也是第二篇要重點講的地方。
四.? 總結
通過本篇文章,大家了解了標準的流程圖的畫法。
這里首先需要理解活動,判斷、并行、并行匯合和合并等基本概念。其次通過三個例子,說明如何正確表達流程圖,而不要學了假的流程圖。
其次發現流程圖只是其中的一種邏輯思考和表達方式,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需要進一步解鎖。
最后舉例的三個流程圖指出了問題,但沒有畫出來。大家可以留言說說你的思路、說說認為的流程圖怎么畫。
向你推薦系列講思路的文章,解決產品人表達不清,找不到方案,理不清業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