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錄|致親愛的李娟

李娟新書《記一忘三二》


親愛的李娟,你好:

很不想用“親愛的”這種肉麻又俗氣的前綴來喚你,卻又實在想不出更恰當的詞,來表達我對你的愛與感激。所以,落一地雞皮疙瘩就落一地吧,嘿嘿。

三年前,一個偶然機會讀到你的文字,大半夜激動地差點從床上蹦起來。第二天,一口氣在網上下單把你所有的書統統收入囊中。那些書,我讀了又讀,愛不釋手。此后,我猶如祥林嫂附身,逢人便推薦你的書。這還不夠,我又多買了一套你的書,看著它們漂洋過海飛到了異國他鄉游子的手中。當對方看完后,在電話那端由衷地說出“好看”時,我內心滿足感爆棚,就仿佛它們是我自己寫的一般。

你在新書《記一忘三二》前言里寫道,“李娟”是個大眾化的名字,全國有二十四萬人都叫它,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阿勒泰的市民總數。你還說,光新疆就有兩個作家叫李娟??墒?,親愛的,別忘了,阿勒泰的李娟,自始至終只有你一個呀,不是嗎?你自嘲說,叫李娟的作家太多,導致有些讀者張冠李戴,把其他“李娟”的文章硬安到了你頭上,“現在呢,好多人都佩服我,寫作風格多變,昨天還在種地養雞喂牛,今天就漫談文化與傳承,明天又跑到麗江懷念張愛玲。”哈哈哈哈哈,我只想說,讓那些不合格的讀者誤會去吧,讓他們對你“失望”去吧。

喜歡你三年,也關注了你三年。買你的書,讀你的博客,搜有你文字的公眾號,你不停地寫,我不停地讀。讀著讀著,總有那么一瞬間,被你筆鋒中出其不意而意味深長的一語擊中,嘩嘩地落下淚來。我反復問自己,你的文字到底好在哪里?想了又想,還是那兩個字:真誠。


李娟和她的阿勒泰


坦白說,對你最初的熱愛里,夾雜著些許的嫉妒。認真讀完《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的人,絕不會嫉妒你的才華——切,這種鬼話,誰信?!連王安憶、陳村、劉亮程那些大作家都對你的文字贊不絕口呢。網絡上,一些碼字為生的人坦言,看過你的文字后倍感絕望——這文采,快馬加鞭也追不上啊,扶墻哭一會兒先。人們只看到你火了,誰知道你默默寫了十幾年,才熬到了這一天。

2014年10月的那個深夜,當第一次讀到你的文字時,它帶給我的震撼和感動,至今難忘。一切就像發生在昨天。說不嫉妒你才華的那些人,鼻子一定會越長越長,一直戳進云里去。本來就是嘛,別人眼里的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什么削土豆皮啦、發呆啦、看醫生啦、賣小百貨啦、鄰居串門啦……在你的筆下,無一不變得妙趣橫生,有趣之極。你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把一切微小的事物無限放大,把一切匆忙的行為無限放慢。不得不說,你的文字里,有種天荒地老的況味。這種能力源于你驚人的洞察力。發現美好,本身就是一種罕見的能力。你,不僅發現了美好,還以文字為道具,變戲法似得把雞鴨狗兔牛馬羊,山云花草河沙石一一傳神地展現在每一個讀者面前,同時也把歡樂帶給了我們。讀你的書,會忘記俗世紛擾,時間被慢慢拉長,越拉越長,直至停止。我輕輕一躍,跳進書中,像隱形人似的,默默看著那些瑣碎而有趣的生活場景,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揚,臉笑成一朵花。為此,我要謝謝你曾帶給我的那些快樂!

你知道嗎,因為你,我去了新疆。十八天漫游式的旅行,讓我見識了你筆下廣袤無垠的阿勒泰草原和哈薩克風情。住在喀拉峻原生態的牧區氈房里時,和一句漢話都不會、臉上兩坨高原紅的哈族牧民一桌吃飯時,被英俊野性的哈薩克漢子冷不丁地從身后抱上馬背時,我心里除了感動,還響起一個清晰的聲音:大新疆,我來了!李娟,我來了!

漫步在布爾津街頭,我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這可是布爾津,布爾津呀,就是李娟筆下的那個布爾津啊。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就站在你曾經站過的那個點上,毫厘不差。

在喀納斯,朋友問我,你不去找找李娟嗎(當時你正在喀納斯景區寫作)?我笑而不答。你說過,你不希望讀者千里迢迢地趕來找你,找你你也不會見的。是啊,能在文字中與你相見,已足矣。又不是蛇吃象,那么貪心干嘛。

幾年過去了。我對你從當初的熱愛,轉為了如今的憐愛。是的,是憐愛。昨天,當我在網絡上看到你不久前親自回復網友的一段話時,我的心像被鋼針猛然一扎,撲哧一聲,血如柱涌,痛得那么真切。我哭了。

你回復的內容是,你和你媽鬧翻了,已經好幾年不見面不聯系了。我愕然。

你的新書《記一忘三二》里,有一篇《藏錢記》,又是寫你媽媽的(你媽是你永遠的寫作主題之一),看來那時你們還沒有鬧翻。其實,這篇文字我很早以前就讀過,當時笑得半死,還轉發了朋友圈??吹侥愕幕貜?,回頭再看這篇文字,想哭。

讀遍了你所有的書,深知你內心的孤獨與倔強。人未老,粗糲的生活已把你的心打磨得剔透玲瓏。你看透了這人世間的艱辛與無常,所以才肯把自己扮成俏皮的精靈,以文抒懷,以笑示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這不是雪芹先生獨有的凄冷,每一個孤獨的靈魂都曾經歷過。

《記一忘三二》里,那些關于過去年代的記憶,總繞不過你外婆和你媽媽?!哆^年記》、《挨打記》、《愛情記》……一樁樁芝麻小事,被你添油加醋熬成一鍋熱氣騰騰的亂燉,不知道你來龍去脈的人,讀完一定會笑岔氣。然而請原諒,我再也無法像初讀你的文字時那樣,笑得沒心沒肺肝腸寸斷了?,F在的我,分明看到一顆敏感自卑的心,和“字字吟來皆是血”的悲愴。好痛!

不知為什么,你總讓我想到一個人——周星馳。長大后,他電影里那些讓人笑得背過氣去的經典鏡頭,有一天,竟讓我淚流滿面。同樣的,你筆下的那些活靈活現的人或物,老人、小孩、小狗、小貓、馬兒、牛、羊……有一天,我心里竟也為他們嚎啕失聲。不夸張地說,你去世的外婆和你久不聯系的老媽,不覺間早已成為我自己的親人……明明好好的,怎么又會畫風突變?究竟是生活欺騙了我們,還是我們辜負了生活?或許,兩者都有吧。

今晚,我怎么也睡不著,羊數到好幾百,越數越清醒,索性又翻開了你的成名作《我的阿勒泰》。才讀幾頁,股股暖流便溢上心田。這本書,已不知讀過多少遍,還認真地寫過讀書筆記,再次捧起,感動依舊。它像親密無間的老友,撩起被子,一骨碌鉆進被窩,要和我秉燭夜談。令人感動的,何止是你清新雋永又笑點多多的字句,還有你那顆真誠樸素的心。文字有多古靈精怪,內心就有多實誠卑怯。嗯,你是這樣的人。

對了,我還有個新發現,這幾年你的文字越來越“囂張”,左一個娟姨長,右一個娟姨短,自戀夸張的口氣活像二十年前周星馳版的唐伯虎附體。擱在別人身上,恐怕我多半會粉轉黑。對你,會嗎?當然不會!佯裝癲狂能緩解內心的苦難,這一點,我懂得。

“痛苦這東西,天生應該用來藏在心底,悲傷天生是要被努力節制的,受到的傷害和欺騙總得去原諒。滿不在乎的人不是無情的人……最安靜與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边@是你書中的原話。我除了同意,還是同意。你是個活明白了的人,什么都遮不住你的眼。

寫文章,是傾訴,也是自我審視。文由心生,文如其人。三年來,感念你美好的文字常常撫慰我、清潔我、治愈我。受你影響,我的傾訴欲也如黃河決堤似的開始泛濫。終于,我也打開電腦,忐忑地敲下一行行字,盡管筆力稚嫩,詞庫干涸,與目標還差十萬八千里,可我不后悔。每當傷心難過時,總想翻開你的書。書中沒有黃金屋,卻有比黃金屋更“貴”的執著和堅韌。謝謝你的文字帶給我勇氣和力量。


現在的李娟


現在是2017年8月1日凌晨2點39分,窗外萬籟寂靜,我調亮臺燈,敲下這篇字。從不期待你真的能收到這封信,也不想像其他粉絲那樣,勸你趕緊和你媽冰釋前嫌。清官難斷家務事,更何況人生中有太多無奈,單靠別人幾句勸慰就能解決問題,那是天方夜譚。人,生來孤獨,死亦孤獨,人們各自孤獨著,卻未必有任何交集。浩瀚宇宙,穹頂之下,我們小如微塵,運行在各自的軌道上。你我的孤獨無法替換,正如你我的痛苦無法替換一樣。

這樣靜謐的夜晚,在橘黃色的燈下,又捧起你的書。墻上時鐘的秒針在飛轉,時間本身卻靜止了。草原、戈壁、高山、河流躍然紙上,牛馬羊狗暢行其間,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你的文字,賦予了萬物靈性,觸動人心底里最柔軟的一隅。有人把你比作當代三毛,你不認同。你沒有三毛那樣的家世背景,沒有三毛的浪漫愛情,沒有三毛那么有錢。是啊,三毛有的你都沒有。三毛的流浪屬于主動探索世界那一款,而你的流浪呢,是迫于無奈而顛沛流離那一款,怎么可能一樣呢。

好了,就此擱筆吧。作為你的一名普通讀者,我只愿你和你筆下阿勒泰草原一樣,永遠生機盎然、永遠野火燒不盡。然后,你繼續一句一句寫,我繼續一字一字讀。

2018.8.1凌晨

[關于李娟的文章]

在雞湯文泛濫的時代,為什么一定要讀李娟——讀李娟系列之一

借我一把利斧——讀李娟系列之二《走夜路請放聲歌唱》

跟李娟學寫作——讀李娟系列之三藝術特色分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