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回來,一直念想著就這趟旅程寫點東西,但因孩子假期,帶著孩子回到闊別了4年的家鄉,陪伴孩子和家人度過了一個完整的假期,才能夠騰出些空,來整理這些文字,記錄點滴思緒。
這個春節在想,如果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自己的選擇所遵循的原則來排個序,我的首選是什么?是家庭還是事業還是自我成長?近些天突然想明白這件事,排序本身或許就是一個偽命題,回到《中國式眾籌》楊老師說的,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關系!是的,從自己和自己的關系的角度出發,所有的效能標準都應該建立在如何處理一個“我”字,佛家說破“我執”;道家倡導“無為而無不為”,道與德并重;儒家重六德、六行、六藝,儒者即通天道者、人道者。所以,從無始生命的視角,探尋人道的究竟意義,正在于找到那個終極的救贖之道,何謂原則?何來原則?
這似乎有些跑偏,列位看官說:與臺灣何干?但這恰是臺灣之行的最大收獲。感受“自然醫學”,體會“自然之道”,回歸“自然”救贖。
在臺灣,從臺南到高雄,后轉道臺北、臺中,在“拉法”自然診所體會量子檢測,品嘗“葛生餐”,感受肝膽排毒,一方面竊喜在這兩年的自然時蔬飲食調理下,身體的凈化(量子檢測600項身體指標,只有十余項超出標準范圍),另一方面看到因作息調理不暢、缺乏運動帶來的體質下降,理解到最好的調理,是遵循天地變化、陰陽四時的自然養生之道。“Food is your best medicene”拉法自然診所內堂的這句話詮釋的是取之自然,回復自然的醫學至理,與扁鵲上醫治未病,《黃帝內經》人天一體,預防養生內在邏輯如出一轍。
一路行走,一路風光,因于早大陸20年的自然農法有機種植的發展,臺灣有機理念從鄉間到都市,深入人心。遍及臺灣各縣市的“里仁”有機門店,琳瑯滿目的有機產品,都市的有機餐廳形成一條完整的從田間地頭到都市餐桌的“自然之道”。也得益于這個自然之道的建立,臺灣的“小農”為被完全破壞,相反,“小而美”的生態農場,養心之所各縣市皆可尋到。與“自然醫學”的食物療養結合,形成對個體“天人合一”養生的基礎支撐。
一路的吉星高照,遍訪自然醫學的頂尖專家,臺灣有機耕種的業內高手,半隱山林的生態高人。有意思的是,在尋訪交流中發現,引領他們走上這樣的“自然之道”的,大多是基于自我或家庭成員或病或學的需求。“拉法”診所的許博士、王醫師、漢方本草的林博士,從幾十年西醫轉向自然醫學的導引都是源于家人重病的自我探尋,實可謂是:“自然”帶領,走上一條自我和家人的生命救贖之路。
生命基于這個色身的基礎,色身的調養又建立在遵循自然的基礎上,而色身安立后,探尋生命終極的歸屬,又要回歸到自然天性的本真中。從無始劫而來,到歸于虛空虛無,一切若有原則,“自然”就是最大的原則。所以,歸程中,確立自己回歸自然,遵循自然養生,在“自我救贖”中接引幫助更多的個體走向自然的“天人合一”之道。
有緣者,于“自然”中自相契合,同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