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遠呢近呢看胡楊的人可真不少,每天打開朋友圈,那黃燦燦的美色,呈現在面前,這強烈的誘惑,使我欲罷不能。
可是,我沒有去額濟納旗。從圖片上看,那里的胡楊鄰水而居,水中倒影,頗為迷人。也沒有去金塔,聽說那里的胡楊林,也是一眼望不到邊。就連一百多公里外的西湖,也沒有去。
不知為什么,今年,只想一個人靜靜的,去莫高鎮的五墩村,去看那里的胡楊。
近年,每到秋天,我都會去那里,似乎有一個老朋友,在這個繁忙季節,盛裝等待著我,而我也急切地想和它見面,敘敘舊。
有了這樣的念想,我在下午,秋陽正好的時候,一個人,向那里走去。
我還有個小小的私心,太陽好的時候,光線也好,去了不光看,還要拍一些圖片,讓美麗家鄉的胡楊,定格在我的鏡頭中。
出東門不遠,掩不住的秋色,已經爭先恐后地擁入我的眼睛。直刺青天的白楊,葉子亮亮的開始泛黃,圓圓的饅頭柳,上面有絨絨的毛絮舒展。每一顆,獨立擰成一股勁兒,向上長到一定階段,分開枝椏,形成互相對望,又保持距離的姿勢。團團圍成一圈,像拉著手手的小朋友,歡快的轉圈跳躍。風來了招手,雨來了清潔,陽光下快樂生長。而地面上,葦花絲絲縷縷,狼彎相互纏繞,輕搖。還有地里的綠色,黃色,在寬闊平坦的國道旁邊,用他們無聲的語言,迎接看望它的人們。
它們斑斕的色彩,如潑灑的油彩,在晴空下一會深,一會淺地招搖。等到了莫高路口,我是實在走不動了。
路左邊,是敦煌火車站前面的巨大廣場,排排胡楊,在藍天下一片金黃。路右面,通往莫高窟的路口,胡楊在平坦的大漠上,已如黃金般,照亮半個天際。
司機是一個有型的帥哥,聽說我要去看胡楊,提出自己的建議:根本不必去五墩村,這里的胡楊更好看。
我笑著接受他的建議,先在這里看,之后再去那里,我可不想錯過,不同的美景。
我知道,這里的胡楊,是年輕后生。在有烽火臺的地方,在五墩村三組,那里是胡楊的故鄉,他們最早在那里扎根,生長,如今樹冠高大,葉片金黃,長得粗壯,它有它的故事,經歷也更豐富。
可是,在這里,怎么看得夠吆!年輕的胡楊營養豐富,色彩迷人,青春正富,它不可多得的美色,讓人不由自主地凝神瞭望。你看,那個來敦煌旅游的女孩子,抬頭癡癡的望著,胡楊樹冠的樣子,專注而又可愛。她旁若無人的凝視著金燦燦的胡楊,而我,好奇地打量著她,白凈光潔的額頭,和一側垂下的劉海。
都說美景醉人。他們千里萬里的慕名而來,在欣賞過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鳴沙山月牙泉之后,在火車開動前,再欣賞到這美麗的胡楊,那一定會心滿意足吧。離去之前,陽光之下,天藍風清,葉子閃爍,她年輕的心,會為之一顫嗎?我不知道,反正,我看著這一切,是深深的醉了。
走走停停,在沙地里,在花叢中,在落葉的田間小道,在細高的青青白楊旁,我反反復復,來來回回。不知時間過了多久,也不知世界正發生著什么,那些此刻像遠景一樣,無心細究,只想在這金秋里,在這胡楊扎根的地方,駐足,觀望。
我一路東行。來到有烽火臺的地方,向飽經滄桑的胡楊林走去,我想象著,狼煙四起時,這里戰事不斷,爭奪和廝殺如何收場。千百年來,生長在這里的胡楊,目睹激烈的戰火,血腥的殺戮,屹立不倒。那些過往的人和事,卻早已在歷史的煙塵下淡去,胡楊,卻如同最堅貞的愛人,用終生的守候完成傳奇。
在敦煌,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傳說,一個故事。莫高窟北面,胡楊林周圍,新的鐵路線縱橫,擴建后的機場,飛機起起落落,有沙漠之舟之稱的駱駝,在南面的鳴沙山行走,鈴聲隱隱約約。
西北大漠,綠洲敦煌,在秋日胡楊襯托下,更加絢麗多彩。昔日名畫家凡·高,向日葵畫作,可謂一絕。我想,他若秋天來到敦煌,看到這映照天地的華彩美景,會在畫布上有怎樣的潑灑呢,他是不是也會被吸引,而長久居于此地。
大漠的秋色,筆墨是寫不盡的,只有用心,用眼,去觀察、體會它多情本真的樣子。在這樣的流連中,心中滋生出幾多自豪,幾多愛戀。
秋天,是豐富且有內涵的,它經驗十足,果實遍地。它知道春天播種的汗水,夏天努力的生長。它收獲,也提示;它不同尋常,又鎮定自若。他是成熟的男人,是經歷酸甜苦辣之后的明了,是奔騰激烈之后的沉穩。
冬近了,它毫無畏懼之意。它知道,這自然的腳步永不停止,不為某一個人,和某一件事,多逗留哪怕一時半會兒,它已加了衣裳,來抵擋寒氣,用落葉,枯草;用麥秸,用棉枝。化作肥料,養分,從地下澆灌,孕育來年的希望。
美好的時代里,我們贊美秋天,贊美胡楊。相信生活,會越過越好,通過努力的幸福,會更加長久,甜蜜。
朋友,到胡楊林來,來接受這金秋的禮物,來體會這大地的饋贈,無悔時光里,愿年年歲歲,都能看到這絕色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