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
* [得到|谷歌方法論](《量級和職業發展》)
* [你還在定投GAFATA?是時候改變了!](https://mp.weixin.qq.com/s/cBVrERbFvzu-8ZMrv3vWsA)
* [談談為什么看好EOS?](https://zhuanlan.zhihu.com/p/32105599)
最近在學習吳軍老師的《谷歌方法論》時,發現了自己曾真實再現了某文中提到的一個反例:在一個算法問題上,把自己的思考問題方式局限在了規模很小的數量上,并被領導指出了問題。當此算法做幾千次操作時,效果差別與幾次相比其實也并不大;但涉及到十萬、百萬甚至上億次操作的話,就會有巨大的差別了。優秀的工程師和一般的工程師,其實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差在這種“關注的是不同量級考量”的思維方式上。對此,自己做了一些反思:
“量級”的概念及意義
與我的理解有些偏差,之前我以為,量級類似數量級,級別每差一級,數據相差十的倍數,不過就像個、十、百、千、萬的差別。但是,其實不然。量級,是比數量級差距更大的概念。用文中的例子來說,就是芝麻、橘子、西瓜、大象、大山、地球、太陽等這樣的差別。這樣就決定了至少兩點:
- 小量級和大量級的東西放在一起,前者就和不存在沒有區別
- 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小量級的東西放一起,也遠比不上一個大量級的東西
好的思維方式,是懂得分析一個問題中,各個因素在量級上有何不同,會優先甚至拿出所有精力來解決量級最大的因素,而不會像普通想法那樣,什么問題先來就解決什么問題,最后可能還費力不討好。就是說,比較成功的人之所以是少數,是因為大部分人都不能做到提高所做事情的量級,而他們卻做到了。
對自己,可以提升哪些“量級”?
綜上,要重視量級,就不能老想著多做一些事情,而要琢磨著如何在更大量級、更有影響力的事情中,去多參與一些。文中提到了“成就 = 成功率 * 事情量級 * 做事速度”公式,第一、三個我可以熟能生巧地提升,但第二個呢?我可以去怎樣提高呢?下面是自己的思考:
工作上
比起更多地完成程序的功能點,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比如對自己的代碼,建立單元測試框架? 優化發布系統工具? 或者是更深入地整個項目的框架?讓系統代碼更產品化、規范化、可擴展化?(比如設計模式、底層算法的更深入了解)
投資上
雖然已經踐行了笑來老師早就提過的GAFATA投資,但是從007戰友的文章里,看到了這六只股票算術平均漲幅都不到15%,而同樣的時間段,BTC和ETH(及其他一些數字貨幣價值)的漲幅,均超過了100%(有的達到500%)。GAFATA的收益增長率與后者相比,確實不是一個數量級,那么,在新的一年里,我是不是應該盡快優先開始更多研究和實踐數字貨幣及相關項目的投資?
學習上
英語,只是利用扇貝閱讀就夠了么?這只是“讀”這一個維度,量級很有限。但是,如果我能加入“聽、說、寫”的維度,那是不是量級就能變大一級或幾級呢?這樣的話,去年曾一度中斷的“背誦文章并錄音回顧”的做法,再加上“嘗試默寫”的處理的話,不就是更好的刻意練習方式么?
目標及計劃
既然方法論和需關注的點已確定,那么接下來,就應該為自己立下與之相對的目標和計劃了:
- 工作:對今后的功能實現注意加入單元測試跟隨;在提高現有工作任務效率及成功率之余,每周投入時間學習項目框架相關的設計模式
- 投資:研究當下區塊鏈最值得投資的項目和相關技術,之后盡快開始實踐(計劃在1月底前完成)
- 學習:每天再抽出至少20分鐘時間,對刻意選擇的英文文章進行背誦,并進行錄音和默寫
寫在后面
如果不能牢記量級的概念,不能深入理解量級的差距非常之大(且隨時間增長越來越大)的話,那么思維定式就不會改變,過去習慣的做法也無法進行改良。如果量級沒有突破,那么即使有夠努力,可能收效也不會太大,從這方面來說,不斷地思考“到底什么事情的量級更大”,其實也就是在思索“什么事情更加重要”。如果在相信長期積累的效應的基礎上,能再加上做事能選擇量級盡量大的事項的話,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