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兒子小學五年級,英語成績很差,這讓鄰居非常焦慮。于是,決定給兒子報補習班補補課。可是,兒子很抗拒補課。
第一次,苦口婆心做工作把孩子帶去補習班報名,剛到門口這孩子扭頭就跑了。
第二次,再威逼利誘終于報了補習班,可孩子堅持了沒一個月就不去了。
第三次,鄰居想不能依著孩子,錢都交了,這課必須補。軟硬兼施(哄、罵、打),孩子總算去補課了。
至此,這場父母與孩子的拉鋸戰,看起來家長贏了。
結果呢?期末考試孩子給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他交的白卷,逆天了!
不過,即使孩子很聽話,乖乖補課,成績有進步,家長贏了,會有助于孩子將來贏得他的人生嗎?
商業上講究“共贏”,親子互動也一樣。找到孩子的需求與父母的需求的共同之處,贏得孩子的合作,實現共贏,比贏了孩子更重要。
如何才能贏得孩子的合作呢?
001保持雙向溝通
家長認為孩子必須學好英語,孩子必須是上補習班,然后說服孩子去補課。這個過程中有溝通,但是單向溝通,并設定了結果:孩子只可乖乖聽話服從,把事情控制在自己掌握中。
而雙向溝通是需要雙方都充分表達,能相互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然后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針對兒子英語學習,心平氣和地找孩子談談:
“兒子,我想和你一起談談你的英語,媽媽保證不發脾氣,不指責,我們都能相互尊重。”
“關于你的英語學習,媽媽感覺是……”
“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同,對英語學習你的感覺是什么呢?”也許會發現孩子并不是不在乎英語學習,他只是沒信心、很無助。
誠實向孩子表達,用心傾聽孩子的想法,有助于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時家長會打開更寬的思路,而不是局限于舊的經驗模式。
002聽取孩子的意見,共同解決問題
關于如何解決問題,家長和孩子都可以提出具體意見,在相互尊重的原則下,共同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
給孩子做決定的權力,同時給了他擔當責任的機會,才可能贏得合作。幫助孩子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獨立、負責任的品質,這種長遠的共贏才是父母期待的吧。
003相互尊重,用愛護航
在執行的過程中也需要時刻堅持相互尊重,把孩子當作平等的伙伴同行,切忌把共同的約定當作一個控制他的工具。遇到無法執行或挫敗,停下來和孩子一起想辦法,用愛陪伴、鼓勵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贏得孩子的合作,你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