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總字數:2152字
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一般在25%~30%左右。
得到的欄目因為是付費的,可能打開率相對高一些,不過也就在40%~50%左右。也就是說:
只要你每天都看文章,就已經超過一半人了。
這一點其實并不稀奇,不信你可以觀察一下來健身房鍛煉的會員數。除了新年過后和夏天來臨前等時間段會迎來高峰,其余時間基本上就是那么幾個人而已。
所以不必擔心自己現在還不夠好,你要做的可能只是保持耐心,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即可。
思:受鼓舞。我現在在練習寫作,之前總是擔心寫的不夠好,正是由于害怕,所以我也不給自己定具體的目標。但是,現在,我覺得要給自己設個目標,首先要讓自己通過寫作鍛煉文字能力,輕松寫出2000字。逐步提高寫作水平的同時能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即使不能變現,其實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也梳理了自己。
#悠然心會
好沮喪,感覺沒有一個問題是我有底氣回答的。
思:我并不孤單。
李笑來
幾乎每一周都會收到類似的留言。
這一方面說明,每周的問題設置確實有難度。不經過仔細的思考和回顧,沒辦法給出一個滿意的答復。
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問題確實觸動了你。它或許讓你關注到了平時忽略的細節,也可能讓你直面不愿提及的弱點。總之,你因為在乎才會去思考,并且因為沒有好的答案才會沮喪。
這其實沒什么不好。我總覺得該沮喪的時候,就應該沮喪,這樣當你該開心的時候,才能放肆地開心。做的不滿意,就應該沮喪,這樣才正常。
重要的是沮喪過后的行動。
有些人是從此一蹶不振,或者干脆掩耳盜鈴不去思考文末的問題了;
有些人可能會仔細閱讀別人的答案,掙扎著給出自己的答案。盡管不完善,但依然會盡力去思考。
我想后一種方式更適合我們這個訂閱群體。
思:沮喪沒有什么不好。該沮喪的時候沮喪。重要的是沮喪后的行動。
#此去經年
中國人的年均讀書不到五本,我每年讀書超過了平均數(但我不知道那百分之二十的人一年能讀多少書),然而感覺并沒有什么用,并沒有使自己的經濟狀況好轉!是不是真的一年要看100多本才可以呢?
思:如果是以前,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寫作看到這個留言,我學會思考,分析了以下愿意:
第一,你讀的什么書,有一些虛構類的書其實作用不大。就像幾年前的我,一直是讀的小說,但是我注重了情節,很多深刻的道理其實被我忽略了。所以,我贊同老師說的,讀非虛構類的書。道理實實在在的展現,不容易忽略。
第二:書讀了有沒有和你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去思考?有沒有去用?這其實是最關鍵的。如果一直讀小說,但是把小說的寫作手法,遣詞造句的方法用起來,那我肯定也會有進步。重要的事沒有去用。讀了一些道理,如果聯系生活實際去用,那肯定也會有進步。相反,讀好不用放在那里,還是和沒讀一樣的。
李笑來
閱讀量的調查每年都不會缺席。
先是統計出一個平均閱讀量,然后和去年的數字比較一下,看看增減。然后再和其他國家比一下(一般都會少一些),然后感嘆一下還是有差距,最后呼吁大家多讀書。
其實調查這種事,并不一定完全靠譜。尤其是涉及到讀書這種數字的時候,得出的數字多少都有些夸大,畢竟90%的司機都說自己的駕駛技術在平均水準以上。
說起閱讀量,大家更多關心的是“數量”,我倒覺得把重點放在“質量”上可能更靠譜。
思:贊同這句話。對我來說,我覺得要透徹理解一本好書要花費很久。比如說,我讀老師的專欄。我把每個文章抄下來,再寫寫讀后感就要花費幾個小時了。
用這個標準去考核,一年認真讀一本非虛構類的(Non-Fiction)好書,可能比讀100本言情小說更有價值。當然不排除有些小說確實寫的很深刻,也能學到不少東西。
純粹依靠讀書量的排名給自己安慰,可能不是一個好方法。不妨把關注點放在“學以致用”上,看看自己看了這么多書,有多少用在了改變自己的生活上。
總的來說,真的尊重知識的人永遠是少數,他們也不太會記得自己讀過了多少本書。對他們來說,
讀書只是一種生活習慣,學習方式,并不是用來和別人比拼的數字。
#沉海寂
哪怕堅持留言都可以超過80%的閱讀者。我現在把留言當作每天寫作的一部分。雖然字不多,寫的不好也不夠深入,但是我可以多看看老師選的精選留言,看看他們怎么寫怎么理解。
李笑來
其實只要你留言,超過的就不是80%的讀者,而是:
95%
如果你仔細觀察每篇文章的閱讀數,就會發現平均在三萬左右,而我的訂閱人數現在已經是六萬多了。
也就是說只要你打開并且閱讀了文章,就已經結結實實地超過了50%的讀者。這和那群盲目自信的司機可不同,我們是有數據支持的。
到目前為止每篇文章的留言數雖然也很多,但是也很少有超過3000的。這么一算其實只要你留言了就已經是所有訂閱者中5%的那一小撮人了。
雖然不能說這5%的一定是領先的,不過我覺得打開文章閱讀,讀完了思考并且留言的人,想要在這個讀者群中落后估計也很難。
思:大受鼓舞。結合自己的學習熱情,聯系周圍的環境,我想我的學習意識也占到周圍群體的前20%了。前幾天孩子的老師說,你怎么知道那么多!我當時回答的是:“你們沒有時間啊!”其實,我周圍的人那么時間不比我少的,不也是目光狹隘。進一步深思,應該是我有學習的意識。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像周圍人一樣,追劇、閑聊中。
想要在任何領域排進前20%可能并不容易,但是也絕對沒有那么困難。從留言這么一件小事上,我們也能看出一些規律。
#沒事兒偷著樂
昨天老師提到“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專門在網上查了一下,有意思的是提到了一個相關的“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一言蔽之“越差越覺得自己牛,越強越謙虛”,直擊要害啊!
思:是的,以前,聽朋友說一些大醫院的老醫生,送病人的時候總是站起來。真的是越強越謙虛。
李笑來
周一的文章中提到了“烏比岡湖效應”,不知道有多少人回去查了。
這位讀者提到的“鄧寧-克魯格效應”也很有趣,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去查查看。多了解一些心理學的偏差,對于我們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
心理學上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不少人也發明各種“效應”來解釋類似的現象。這其實說明了,我們還是很容易就掉進各種坑當中。
正如留言中提及的那樣,真正領先的那少部分人常常會非常謙虛,甚至可能低估自己。因為他們比其他人經歷了更多,知道今天領先的位置可以被人替代,所以不會輕易放松。
反觀那些剛剛取得一些成績的人,倒是更容易盲目驕傲,覺得自己已經領先不少人。
拿著這些效應去對比一下現實生活,再反觀一下自己,或許是一種不錯的提醒。
思:好像我從來沒有驕傲過……總是自卑偏多!
#小怪獸的大蝸牛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落后了,更可怕的是你知道自己落后了而沒有行動。而行動了一段時間后,你又忘了自己還是落后的,從而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李笑來
我一直感嘆于大腦的神奇。
之所以說它神奇,是因為我們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這就好比你用錘子不光可以釘釘子,它還可以反過來釘自己。
這也直接導致人類具備了別的動物所不具有的能力:
反思。
正如留言中所說的那樣,沒有反思能力的我們可能壓根不知道自己落后了,或者現在知道了過了段時間又忘了。比起這些,落后本身反倒顯得沒有那么可怕了。
正因為有反思能力,我們才有可能發明文字,記錄自己的錯誤,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最終進化成了現在的樣子。
所以不要浪費掉這寶貴的能力,多去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所處的位置。意識到自己落后了,才有機會改變自己,縮小差距。
思:反思能力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