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情有千萬張面孔,而你是其中最令我難以逃脫的一張。
噗,麻了我一臉。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太過于相信如果。總覺得如果可以帶給我們想要的結果。
很多人在面臨無法抉擇的愛情難題時,喜歡問身邊親近的人自己該怎么辦。分析了一大堆,Plan A B 一大堆,最終還是沒有辦法干凈利落的給自己答案。
有時候,意見之所以那么有用,并不是意見本身有很大的說服力,只是剛好這個意見和你心里隱藏的答案一樣。
果斷并不是對一段愛情不負責任。
我有個好朋友,和她男朋友經常吵架。但是最后,她都會原諒他。我其實問過她為什么,為什么選擇一次又一次原諒他。她說,她下不了那個決心和他一刀兩斷。每一次都想要結束了,真的很想結束了,最后卻都心軟了。
也許愛一旦產生、累積后,就很難再把它視作是無關緊要的事物了吧。
往往旁觀者都會勸糾結要不要分手的人們分手。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他們會把你當時的痛苦無限放大,然后努力把你拉向新的開始。
其實我很鼓勵吵架鬧分手之類的情侶,好好找一個安靜的空間,自己好好想。一段感情畢竟是兩個人的事情,所以你需要自己獨自冷靜的思考接下來怎么走。
摻雜別人意見的結果雖然依舊是結果,但總是不那么斬釘截鐵,底氣十足。
聽好朋友的意見也是必要的,但是要就事論事。我覺得分手這件事,還是要自己想明白,做決定。
有些人說慣了分手,就覺得分手沒有傷人的作用了。健康的感情中,是不會隨意提出分手的。
為什么用健康這個詞。因為,感情如果都沒有被正視,那么也就沒有更深層次的意義了。
我最近看的《擺渡人》中,很感人的一個情節是:女主在離開自己的擺渡人后,決定重新回到危險重重的交界尋找自己的擺渡人。并且她想要和自己的擺渡人一起重返人間。
沒人否定他們不能重新回到現實的人間,但是也沒有人保證他們不會灰飛煙滅,連靈魂都不存在。這個決定,是因為女主深愛著她的擺渡人。
愛,有時候真的具有讓人勇敢、無所畏懼的能力。
可是,愛被很多人誤解了。
愛不是永無止境的糾纏,愛需要責任感,愛需要彼此信任。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不放手,挽回,或是重蹈覆轍。都是因為不甘心。
《戀戀筆記本》里,女主結束夏日戀情七年后和一個軍官相戀。為什么最后在報紙上看見初戀的相片最終會選擇放棄現在看似完美的愛情,和初戀在一起。
因為她覺得,和初戀在一起的時候的那個自己,是自己更喜歡的自己。
別把自己困在泥潭里。如果不是熱愛,如果不是舒坦,就放手吧。
不甘心只會累積更多的不甘心。感情里從來沒有負負得正和滿月清零這樣
的事情。
寫這篇文章的用意,其實并不是為了證明軟磨硬泡的糾纏很有用。前面說了一大堆都是要告訴你們,過度的糾纏是痛苦的附屬品。
2
但是接下來的軟磨硬泡的糾纏是另一種概念。
感情是有一個個過渡期的。三個月里你在北京二環打一個電話,你男朋友
都能從五環開車來見你。可是一年后呢。可能一站地鐵他都不一定會來。這并不是否定他不愛你,只是新鮮感減少了。新鮮感減少了是很正常的,很少有人會像袁湘琴那樣喜歡江直樹。
但是我們要知道,時間把愛情慢慢變成一個充斥著親情和友情的水晶球。如果你沒有辦法適應,那么你要出逃,水晶球就會碎。
可是,如果你覺得這本來就是戀愛的過程。本來就是要從戀人變成家人。那么最后這種生活化的愛情就會成為一種默契和印記。
嫌棄本身很不招人待見,但是嫌棄建立在愛情上就是加倍的秀恩愛。
我嫌棄我媽(只有我媽能讓我嫌棄了)脾氣差,總是目中無人,不懂得愛惜我,總是忽略我。可是我總是在抱怨過后,很認真的和她說:媽媽,謝謝你是我的媽媽。
一對結婚20年的夫妻,每天拌嘴式的互相嫌棄對方。看似喋喋不休,但卻是佐證他們親密無間的證據。你知道了他全部的毛病,卻依舊那樣死心塌地,不離不棄。
所謂的真正的愛是什么呢。我覺得苦難是放大愛的催化劑。
《傾城之戀》里女主因為戰爭和自己的丈夫結婚了。因為困難時,人們更加需要陪伴和愛。
有人說,這種陪伴的需要不是真正的愛。那么張幼儀算什么。
張幼儀說過,她大概是這世界上最愛徐志摩的人了。
我一直不喜歡徐志摩。
愛并不是簡單的被吸引。那只是愛的一種,也是最簡單的一種。默默地付出,不離不棄的陪伴,被婚姻圈住,不再是真正的自由人。
這種愛,是愛的另一面。更加的靜悄悄,卻更加的有力量。
一個家庭的建立,本身就是不易的。我們是透風的墻,外面充斥著誘惑。而抵御誘惑是一件看似只要帶上盔甲,實則需要巨大忍力的事情。
3
就像一句被傳爛的話一樣:
作出承諾的那一瞬間,承諾是真實的。而只有那一瞬間而已。
馬伊琍說過啊,
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噢,當然不是說要全天下的婦女原諒自己出軌的丈夫。
或是讓辛辛苦苦的男性同胞原諒自己摘花惹草的老婆。
誰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而這件事可能觸及到了你的底線。但是他也有被原諒的機會啊。
大家都知道,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那件事嘛。貝克漢姆現在不是居家好男人嘛。
我也就不信文章還能上個新聞頭條說他不小心又出軌了。
一個教訓可以更好的經營一個家庭。但是我祝愿全天下所有的家庭都不要有這個教訓。
有時候,愧疚不完全是隔閡,不完全是傷疤,它也是更好的在一起生活的鑰匙。
不要覺得戀愛是可以隨意分手的,也不要覺得婚姻不允許存在一點瑕疵。
兩個人一起,都會出錯。要學會填補、加固,封層。要學會原諒、理解、體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