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桑德拉·希斯內(nèi)羅絲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國當代女詩人桑德拉·希斯內(nèi)羅絲的成名作。希斯內(nèi)羅絲是墨西哥移民的女兒,六十年代在芝加哥的移民社區(qū)里長大,受政府資助上了大學,后來又因寫作天賦而被推薦進了國際知名的愛荷華大學研究生寫作班,畢業(yè)后當過中學教師和大學輔導員,與少數(shù)族裔的貧困學生打了很多交道。看到他們的困境和迷惘,她聯(lián)想到自己的成長歷程,決定要寫點什么。一部《芒果街》醞釀了五年,成書在她三十歲時,采用一種詩歌與小說的混合文體,講述一個少女的成長,描繪移民群落的生存狀況。
《芒果街》全書由44節(jié)短小的片段獨白構成。每節(jié)圍繞一個不同的話題。那些“節(jié)”或“篇”講述在小埃斯佩朗莎心中留下痕跡的一些經(jīng)歷,或圍繞某事某人,或有關頭發(fā)、云朵、樹木和荒園,等等。
透過小埃斯佩朗莎的眼我們認識了眾多芒果街的拉美移民。這里的孩子、女人被遭到不平等的對待。她說:
“我已經(jīng)開始了我自己的沉默的戰(zhàn)爭。簡單。堅定。我是那個像男人一樣離開餐桌的人,不把椅子擺正來,也不拾起碗筷來。”
她說她要離開這里,想要一所自己的房子:
「不是小公寓。也不是陰面的大公寓。也不是哪一個男人的房子。也不是爸爸的。是完完全全我自己的。那里有我的前廊我的枕頭,我漂亮的紫色矮牽牛。我的書和我的故事。我的兩只等在床邊的鞋。不用和誰去作對。沒有別人扔下的垃圾要拾起。 只是一所寂靜如雪的房子,一個自己歸去的空間,潔凈如同詩筆未落的紙。」
離開意味著更有意義的歸來——如伴隨八月的風一起來臨的三個老姐妹所告誡的:“你離開時要記得為了其他人回來……你不可能忘記你知道的事情。你不能忘記你是誰。”如果說離開芒果街的渴望幾乎等于對成功和富裕的追求,那么返回芒果街的責任和期許則在本質(zhì)上超越了通常意義上的美國夢。
正如她說的:我離開是為了回來。為了那些我留在身后的人。為了那些無法出去的人。
>>>>>>>>>>>>>>>>>>>>>>>>>>>>>>>>>>>>>>>>>>>>>>>>>>>>>>>>>>>
>>>>>>>>>>>>>>>>>>>>>>>>>>>>>>>>>>>>>>>>>>>>>>>>>>>>>>>>>>>>
? Honey_Jane 原創(chuàng),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