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這個名字,對全世界的人來說都不陌生。他扮演的那個流浪漢的形象,總是穿著一條與身材不符的肥褲子和一雙大皮鞋,手里拿著一根手杖,頭戴一頂圓形禮帽,嘴上留著一撮小胡子,邁著鴨子步走路,讓人一眼看過就很難忘記。這個模樣,也被后人不斷模仿。
卓別林幼年喪父,母親精神病發作,沒人照管的他進過孤兒院,當過乞丐,做過小報童,也給人當過傭人,最后在一個游藝場里掃地打雜,同時也在默默地學習其他演員的表演。童年的孤苦經歷,成為了他后來創作的一個又一個都市里的小人物的寫照。
一次偶然的機會,劇場里的一個主要的喜劇演員病倒了無法上場,劇場經理正愁演員找不到替身的時候,突然想起卓別林平時總是在模仿演員們的動作,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他上臺代替那個演員去演出。
原來的那位喜劇演員身材魁梧,他的衣服穿在卓別林身上又肥又大,像個麻袋套在他身上,一雙大皮鞋走起路來也是磕磕絆絆,而圓頂禮帽卻又太小,這樣的裝束活像個小流浪漢,一出場就引起全場大笑。他一連演了好幾場,就這樣把流浪漢的形象越演越活。
卓別林精湛的演技來自他對于藝術刻苦學習的態度,他經常跟生活中一切有經驗的人求教,包括流浪漢、工人、裁縫等等,在他們身上尋找每種人物的特點,以此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
1913年,他隨著當時英國著名啞劇團經歷卡爾諾去美國巡回演出,被美國導演塞納特看中,就此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
1914年,卓別林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謀生》。他不僅是一名出色的喜劇演員,還是優秀的電影導演、制片人,活躍于好萊塢電影的早期和中期,幾乎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
到了1923年,他終于有能力,創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別林影片公司,成為了好萊塢第一個真正的獨立制片藝術家,他的一生一共拍攝了80多部喜劇片。
其中1925年的《淘金記》、1931年的《城市之光》、1936年的《摩登時代》和1940年拍攝的《大獨裁者》,被認為是他最優秀的代表作。
蕭伯納稱卓別林是“電影藝術中絕無僅有的天才。”
不止是他的影片記錄了早期滑稽喜劇的歷史,成為了我們重要的文化遺產,還因為他的一生和電影本身就代表了一段電影業的發展過程,用小人物的視角去追尋這個世界的真理與善惡,一路開辟了一條通往現代電影藝術的航道。
卓別林,用他夸張的表演帶給全世界歡笑,然而生活中的他,卻和平凡人一樣要面對感情的隕落與機遇的反復。他的人生,從7歲時起成為一個流浪兒,一路從默默無聞走到閃耀世界的光鮮亮麗,感情生活又難以一帆風順,只能靠一部部作品和一個個不同面孔的女人來帶給自己慰藉。可以說,他一生都在消除貧窮和被拋棄帶給他的心理陰影。
今天,我們將重溫一下卓別林大師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