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賞花:杏花,低調的江南佳人

原創文案 來自公眾號:城市三厘米

有聲版:http://music.163.com/#/program?id=903936970

又到賞花時節

杏花,乃江南佳人也。

杏花是我國民間傳統中十二花神里陰歷二月女花神的代表。

俗語有言,“日日有花開,月月有花神。”

在傳言中,杏花花神為唐朝貴妃、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

安史之亂禍及寵妃楊玉環被賜死,君王前去悼念,只余一支杏花暗香殘留,如佳人依舊。

圖片發自簡書App

民間傳說為杏花增添幾分色彩,但杏花自身,一直都被歷代文人賦予著極高的審美內涵。

《全唐詩》當中,杏花出現了98次;

《全宋詞》中,杏花出現了540多次。

歸其原因:

中國林業出版社的《中國果樹志》中記載了,杏花悠久的栽培歷史,

它屬于本土植物,有著3500年以上的歷史,

在《禮記》、《山海經》當中都有描寫。

唐朝時期,杏花成為了流行物。

武則天時,杏花宴搖身一變為新科進士們的“頒獎典禮”。

結合當時政治生活,杏花被賦予了身份地位的榮譽象征。

唐朝詩人鄭谷就曾在《曲江紅杏》中寫了折枝紅杏、等愛人科舉高中的美好祝愿。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


像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等大詩人都寫過融景于情的“杏花詩”。

比如,白居易的《游趙村杏花》

  趙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

  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

這首詩里青春易逝富貴無常,配得上那千古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然而,于我們今天而言,杏花的觀賞地位已遠不如從前。

一則,花色大眾。

從純紅到純白,外形又肖似桃樹梨花,易被錯認。

二則,香味淡然,并不濃郁。

百花爭艷的春天,若缺乏一技之長,則很難拔得頭籌。

三則,對比梅蘭竹菊的文人意象,杏的意象不明也不固定。

另外,杏樹生長分布不均勻,暫無大眾熟悉的名勝景區作為推廣。


如果找個段子來形容,今天的杏花,很像是“有顏值、有演技,卻一直沒有紅”的青衣花旦。

艷不過灼灼桃花牡丹紅,冷不過冰霜寒梅一水梨。

對于杏花,我們一直有著呆板而模糊的定勢思維。

要不是清明時節的杏花村,要不是春雨江南一片杏。

對比與世隔絕的天上人間,桃花源。

杏花村的田園意味似乎太重,這使我們覺得“杏花村”淳樸而大眾,俗氣而一般。

與此同時,杏花江南則代表著一種有關政治地理的文化傾向。

就如我們常見疑問,為什么古風都有關“江南”,北方的孤雁、大漠同樣出彩,為何不見?

大漠 ?與 ?江南



因為,歷史上的江南既是富饒美麗的水鄉,又是文化權利的中心。

為了滿足統治階級的享樂趣味與生活情調,細膩纏綿委婉含蓄的詩風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眾人追逐的“上流之作”。

杏花雖然并非江南的主要產物,但它的嬌美與江南溫潤的微雨相融,溫柔又美妙,隨著時光,流淌出極具氣質的人文情懷。

著名詩人余光中在《聽聽那冷雨》中寫到: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的杏花,那就是,“低調”。

它繁茂的開放,象征著觸手可及的平凡幸([xìng],諧音“杏”)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互聯網在通過大數據以猜你喜歡的名義為你構建一個只屬于你的虛假的世界! 偶然路過一家麻辣燙,在等待食品的過程中,廣播...
    華年輪閱讀 503評論 0 1
  • 幾乎每天我都想早睡早起,但是事實總是不像想象的那樣。我會一直想一件事一個人,我確信我就在夢里。或許我會毫無保留地告...
    CCwanna閱讀 186評論 0 1
  • 我那時等你來,想著沒有七彩云朵,也應該是個溫潤模樣的俊男,微熱夏日,你慢慢踱步到我身前,停下來沖我笑。 那一刻啊,...
    無雙顏閱讀 667評論 1 1
  • 6月17日20:45~6月19日16:00的張家口之行,雖說不上完美吧,但也還算愉快,但這其中的種種滋味,你可能不...
    盈水展千華閱讀 14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