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翻起這本書,據說是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就一直看完。
這是一本讓人懷疑自己的書,猶如《西部世界》的三觀。而如果你喜歡燒腦類(如《黑鏡》《禁閉島》),你可千萬別錯過這本書。
我們要清楚一點,精神病不是神經病,畢竟,一個在里面,一個在外面。
對于精神病,最熟悉的,大概是電影《致命ID》和歌曲《莉莉安》的多重人格,以及“總有刁民想害朕”的妄想癥。如果說電影給出的一個“精彩”的故事,那么這本書里給出的一個個案例,是會讓我們看到這些“患者”眼里世界模樣,而當你試圖按照他們的邏輯,去解釋他們行為時,你發現,他們的一切言行都很合理。原本的瘋子,似乎也變成了天才。
下面,我挑了幾則,對我來說有點“科幻”的案例,簡約提煉給大家,原書更精彩。
1?四維蟲子
為了和17歲的少年對話,高銘花了兩周的時間去學習量子物理,還請了物理教授做外援,可是即使這樣,高銘也不能理解,少年口中非物質組成的絕對四維生物?是什么樣子。
但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在絕對四維生物眼中,時間是可操控的,而我們每個時間段內的運動,從家里到樓下,這段歷程,在絕對四維生物眼里,就像是蠕動的蟲子...是連續的一節一節...
“絕對四維生物”是真正確切擁有時間的生物,在他們眼里,時間就是隨時拖動的進度條,是靜態的永恒的;而我們總感嘆時間的流逝,其實錯了,流逝的是我們,不是時間。
如果你能夠認同他的想法,你就會明白,《超體》里,斯嘉麗·約翰遜最后變成的,就是一個“非物質組成的絕對四維生物”,她形體幻滅,可是她說:“我無處不在”。
而當我理解他的理念時,我覺得,他是天才......
2 ? 三只小豬
高銘面對這個五大三粗的男人,還是選擇稱之為“她”。
她被送進來,是因為她殺了人,卻說是她哥哥殺的。還說哥哥總是會在半夜出來安慰她。照常理,可以判定這個女人是人格分裂。
而她或者他的世界:
這其實是一個三重人格,或者說三個靈魂,住在一個身體里的患者。
第一重人格被另一個外來入侵的人格殺了,剩下的兩個人格是兄妹,哥哥保護著自己的妹妹,自己去獨擋那個怪獸(入侵的人格)。哥哥只能在半夜出來,安慰自己的妹妹不要害怕,可最后妹妹還是被怪獸殺害了,哥哥知道自己也會被殺害,他想到,這副軀殼最后要被那個怪獸占據,他決定自殺。
這樣來看,我甚至會同情這個愛護妹妹的哥哥。
韓劇《kill me heal me》里,女主幫七個人格的男主消滅了男主的其他6個人格,以此來救贖男主,重回到正常人的世界。那,一個人格如果代表一個人,消滅一個人格,是不是殺了一個人?還是說摧毀了精神沒有摧毀肉體,就不算殺人?
......
3 ? 聚在一起就會有思維
高銘每天來精神病院,裝作和她一樣觀察植物,石頭...?
?過了幾周,終于,她來和高銘講話了。
她問高銘:如果你捉來螞蟻養過,你會觀察到分開后螞蟻,即使有良好的生存條件也無法成活。你知道為什么嗎?
高銘:不知道。
她這樣解釋:其實工蟻都是細胞,螞蟻群體才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她稱之為“松散生命”。工蟻是細胞,蟻后是大腦,幼蟻是新細胞,兵蟻是防衛組織,工蟻聯系不到蟻后,失去了大腦的指揮,就會死亡。而我們人類的大腦其實不過是一堆肉,可是聚在一起就會有思維,有生命。
所以她一直在找如何和石頭說話,聚在一起的粉末,也一定有思維,有生命,而這些上萬年的石頭一定有很多事情要講。
......
4 ? 人類,在被小麥奴役之前,其實也被細菌奴役了
《人類簡史》說人類其實是被小麥奴役了,那么在遇到小麥之前呢?
他說:當人類還是猴子的時候,我們其實一直被細菌奴役。我們為細菌提供食物,如果有一天,人類想消滅細菌,創造出比細菌更適合我們共生的生物,那么細菌就會像滅絕恐龍一樣,消滅我們。然后再培養出“貓文明”,“鼠文明”之類的而已......
他想反抗這種奴役,一直洗手一直洗手,所以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而《人類簡史》的作者,廣受我們膜拜。
......
高銘說:我沒覺得他們是神經病,他們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觀里而已
我想說:我們誰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觀里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此書在知乎上幾乎罵聲一片。說,故事全是作者臆想,沒有科學依據之類。可是除卻這些,我們都不能否認,這些都是好故事啊。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