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第二次課以后重新修改作業:
I:溝通的時候強調感受,不命令溝通者應該怎么做,表達自己的具體感受比要求對方怎么去做效果更好
A1:曾經聽到過這樣的故事,有一個父親有五個子女,孩子們經常嫌棄自己的父親,不給他們買好吃的,只有粗茶淡飯。父親對孩子們的抱怨火冒三丈,責備孩子提要求,不懂事,不知道他的辛苦。這樣的溝通方式,讓孩子對他抱怨更加強烈。后來這個父親請教了他的老師這個問題,老師建議父親和孩子們說自己每天上班做的事情,緊湊的節奏,自己工作六點到晚上八點才回家,做三份工作,非常辛苦,回到家跟子女說話放低姿態,告訴他們爸爸抱歉只有這樣的能力,但是爸爸愿意辛苦讓你們生活更美好,從此以后孩子們再也沒有抱怨過,孩子們都說爸爸很棒,爸爸最棒,也沒有再挑剔過家里的飯菜!這就是一個很成功的溝通案例,爸爸通過擺事實講自己實際感受,還用到一點技巧就是首先自我反省放低姿態,非常值得借鑒。
A2:這種溝通方法對我很重要,我說話很直老得罪人,我現在說話放慢速度比以前慢3-5秒,用這種方法緩和寶寶的關系,和他說話的時候首先放低自己的姿態,跟他說媽媽工作很忙,媽媽不是個好媽媽。第二當他不愿意溝通的時候,不再對他大吼大叫命令他,跟他好好說,寶寶不和媽媽好好說話,媽媽心理很難受,媽媽希望聽聽寶寶心里的想法。再給寶寶買點東西他喜歡的東西 達到緩和目的實現正常溝通!
第一次作業內容原文:
非暴力溝通片段的拆書便簽
I:非暴力溝通的第二要素是感受表達,而不是指責或者強制溝通者接受自己觀點
A1:過去我經常是暴力溝通,溝通方法都是直接說出自己觀點
A2:盡量非暴力溝通,只說自己感受